92歲高齡患有多種基礎疾病的老奶奶,檢查出腹腔內長出巨型囊腫,面對棘手病情,珠江醫院婦科團隊在多學科協作下打破高齡“手術禁區”,僅用28分鐘成功為患者抽出9000毫升的囊腫液體,相當於18瓶500毫升礦泉水,為患者贏得生機。
92歲奶奶3個月內腹部長出“西瓜”
92歲的李奶奶(化名)因行走困難長期卧床,自今年2月以來,腹部如氣球般日漸增大,伴隨嚴重便秘、尿頻,甚至影響呼吸。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其腹腔內存在直徑近30厘米的巨型囊實性包塊,初步懷疑為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由於患者高齡且合併高血壓、腦萎縮等多重基礎疾病,手術風險極高,多家醫院均建議保守治療。
疾病的痛苦日益加劇,家屬把李奶奶送到了珠江醫院婦科。接診的馬穎教授團隊詳細評估發現,患者腹圍已達102厘米,囊腫像個大西瓜幾乎佔據整個腹腔,壓迫重要臟器,若不及時手術,隨時可能因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多學科護航 精準化解高齡手術風險
高齡並非絕對手術禁忌,但李奶奶的病情堪稱“險中險”。胸部ct提示肺部存在高危結節,心臟彩超顯示主動脈瓣退行性變,腦部存在多發腔梗。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協作機制,聯合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麻醉科、胸外科、輸血科等十餘個科室進行會診。
“任何細節疏漏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馬穎說。
心血管外科團隊將患者血壓嚴格控制在安全範圍;呼吸科與胸外科則評估肺部結節暫不影響手術,但需術後密切隨訪;麻醉科則針對高齡患者生理特點優化麻醉方案。經過反覆論證,團隊達成共識:患者心肺功能可耐受手術,術中採用微創抽吸技術減少創傷,術後配備鎮痛泵減少患者疼痛,提升恢復質量。
與此同時,醫護團隊與家屬深入溝通,詳細解釋手術風險及應急預案。醫生們的專業和細緻也讓李奶奶和家屬都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28分鐘“抽絲剝繭” 取出18斤“大西瓜”
5月8日清晨,手術正式開始。馬穎團隊避開腹腔內迂曲增粗的血管,在囊腫表面切開小口,通過吸引器緩慢抽吸出9000毫升囊液,隨後精準切除雙側附件組織。整個手術僅耗時28分鐘,腹部切口僅4厘米,術中出血量不足5毫升,抽出的囊液重達18斤。
術後,李奶奶轉入重症監護室觀察,次日即返回普通病房,並在攙扶下完成下床行走和自主排便,術後第二天便出院回家。“沒想到恢復這麼快!”家屬感慨。
絕經後婦女腹部異常膨隆要警惕腫瘤
“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精細化預案和多學科協作。”馬穎說,隨着醫療技術進步,超高齡患者手術禁區正被逐步打破,但需通過全面評估和跨學科協作制定個性化方案。此外,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與配合至關重要。
她同時提醒,卵巢囊腫雖常見於育齡女性,但絕經後婦女若出現腹部異常膨隆、壓迫癥狀,需警惕腫瘤可能,應及時就醫排查。對於直徑超過5厘米或持續存在6個月以上的囊腫,微創手術仍是首選治療方案。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馬彥、韓羽柔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馬彥、韓羽柔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