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2022年09月29日23:09:32 育兒 1332

#用愛對抗遺忘#、#婚戀手冊#發布微頭條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百姓最熟悉最常見的一種痴呆,又被稱為“記憶的橡皮擦”。據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是我國的第5大死亡原因。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高達5.7%,患者接近1000萬左右,居世界之首。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確定每年9月為“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9月21日為“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是怎樣的病呢?

它是一種起病很緩慢的、進行性發展的腦部退行性疾病,是最多見的痴呆形式,占所有痴呆症中的80%以上。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表現為後天獲得性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計算能力等)惡化,損害日常生活能力,導致不能獨立地生活、學習、工作。其中記憶力減退是阿爾茨海默病最早、最主要的認知能力損害表現。故特被形象地稱為,在腦后里有一塊橡皮擦,逐漸擦除記憶。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我不認識你了,但我依然愛你”

電影《媽媽》講述了年邁的85歲母親獨自照顧65歲身患阿爾茨海默症的女兒的故事。電影里女兒,向大家演繹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會出現怎樣的癥狀和困局:會出現認知功能減退、行為能力衰退、精神狀態反覆無常,隨之而來的還有多動、妄想、幻覺、抑鬱、焦躁、易怒等癥狀,甚至無法行走,有生命危險。

照顧阿爾茨海默症病人,成為沉重的話題!對護理人員的技能要求非常高,甚至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這對於普通的家庭成員來說,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給媽媽當媽媽

如果家有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將是一個怎樣的考驗?

《給媽媽當媽媽》通過35篇陪伴手記,記錄了作者陸曉婭從母親初現認知症端倪到離世的這段生命歷程中,她身為至親的整個陪伴過程。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從2007年夏天母親確診認知症,到2019年冬季母親去世,當時在籌劃退休安排的55歲陸曉婭生活也被打亂。她用了12年的時間和母親做“最漫長的告別”。在日復一日的照護中,自認從小“沒有感受過多少母愛”的陸曉婭卻和母親建立起了此前從未有過的親密關係。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正如作者所言:“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請自來的,你沒法提前想好怎麼對付,只有當它發生了,你才明白,在未來的日子裡,你的人生將不再按照你的預期前行”。

身邊的阿爾茲海默症:兒子細心照顧媽媽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電影《媽媽》和陸曉婭老師的故事不同。這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媽媽,由兒子悉心照顧。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兒子一直心懷愧疚,在媽媽記憶不好時就有所覺察,第一時間就帶媽媽去醫院檢查,也許就可以延緩記憶力衰退速度。

自2019年開始全職照顧母親,今年已是第4個年頭。老媽媽現在已經有82歲了。年近50歲的兒子,對媽媽給予了充分的耐心和愛!

記憶力衰退,老人會不記得剛才說的話,也不會記得剛剛吃過飯,而且很有可能上一秒還記得兒子的名字,過了一會又不記得。

兒子分享:照顧媽媽這幾年,學會了動態溝通。

他用了“學”來描述。不是以自己的想法或狀態,與媽媽互動。而是根據她的狀態來生活。

早上起床時,媽媽會折騰很久。本來說好一起出去吃早餐,40分鐘過去了,兒子肚子也餓了,但也不會生氣。有一天發現,原來媽媽不肯下床,原來是在疊毛巾,整個人就會瞬間開心。為媽媽還記得整齊地疊毛巾而開心。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有一天,發現媽媽在撕紙巾,兒子也會很開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都會出現撕紙巾、摺紙巾的行為,或者把紙巾或小布塊藏在衣櫃里。老媽媽在前兩年,退化速度特別快,撕紙巾行為出現過一段時間就沒有了。一年以後,看到媽媽一邊撕紙巾,還一邊唱歌。在兒子看來,媽媽的狀態有“逆轉”,所以會特別欣慰,也會格外開心。

我曾經問過他,媽媽洗澡,需要你幫忙嗎?

他坦言,剛開始,對於他,或者媽媽,都是一個需要互相適應的過程。雖然媽媽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但是對軀體不想被人觸碰,是天性的自我保護。作為男性,要為媽媽擦拭身體,確實需要時間和心理去突破“觀念”。“小時候媽媽幫我洗澡,現在我幫她洗澡。”此刻在兒子心裡,媽媽,就是一個需要照顧的“老小孩。”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坐車時媽媽緊緊握著兒子的手

為了更好地照顧媽媽,他在媽媽的房間支起了小床,夜裡如何媽媽有什麼特別情況,都能及時發現。兒子說,媽媽試過休克,看到她全身冰冷,臉色發白,真的很害怕。真是經歷了休克,他更提醒自己,要更細心照顧。

雖然她不記得我是誰,但只要她在,我就是有媽媽的孩子!

媽媽生病前,不覺得媽媽有多重要。而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工作、結婚、生孩子,做爸爸,為自己的小家忙碌,一年與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不到7天,一年與媽媽吃飯的時間不到10次。爸爸去世那一年,婚姻也失敗了,媽媽“沒記性”也越來越嚴重了。

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我,媽媽得了阿爾茨海默症,也告訴我要做好24小時的照顧心理準備。既然不能照顧孩子,盡爸爸的責任(離異後,兒子跟前妻),那就盡兒子的責任,照顧媽媽吧。

照顧媽媽這4年,與媽媽幾乎“形影不離”地生活在一起,想起3歲前,也是這樣黏在父母身上。這樣他也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媽媽照顧自己的記憶。小時候的記憶,就像碎片一樣,時不時從媽媽口中說出,就像密碼一般,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自己調皮的模樣,媽媽漂亮的模樣。雖然她不記得我是誰,但只要她在,我就是有媽媽的孩子!

腦海里的橡皮擦,喚醒了愛的本質 - 天天要聞

媽媽戴上自己串的珍珠頭飾

不管是電影《媽媽》,還是陸曉婭親身經歷記述《給媽媽當媽媽》一書,還是上述兒子陪伴媽媽經歷,或者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家人陪伴阿爾茨海默症的經歷故事,無不是告訴我們同一個事實:病很嚴重,但不可怕!只要有足夠的耐性,只要我們願意停下來,用接納的態度面對變故,用愛去面對,生命不管是怎樣狀態,都會因為愛,而留下溫暖。甚至喚醒生命中的愛。原來每一個生命,都被愛過!

就像陸曉婭老師分享,儘管媽媽去世了,但她還有愛的能力!照顧母親過程的感受、對生命的理解,對愛的感悟,誰說不是,媽媽以這樣的方式告訴她:愛的本質呢!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 天天要聞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馬仕祥是中國當代畫壇獨樹一幟藝術創新與學術深度重要代表性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橫跨蠟染、油畫、岩彩畫等多個領域,作品融合科學探索與藝術表現,尤其在《屯堡•流逝的遺痕》長卷,《地球之痕•海百合》長卷及海百合系列題材中展現出的獨特視角。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 天天要聞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俗話說得好:畫龍畫虎難畫其骨,識人識面難識其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絕不能僅憑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因為有些人外表看似和善,內心卻暗藏狠毒;而有些人雖然外表兇惡,但內心卻十分善良。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人生旅途,茫茫人海之中,我們邂逅的人數不勝數,結識的面孔層出不窮。然而,在這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誰懷揣着真心,誰又暗藏假意;誰對你關懷備至,誰又企圖欺騙於你,僅憑外表往往難以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