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確實,當一名女性完成身份的轉變,正式成為一名母親的時候,她的很多想法都變了。
在生孩子之前,可能更加以自己為中心,想要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然而生了孩子之後,幾乎所有的重心都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都成了母親操心的事。
然而,並非所有孩子出生之後都能健健康康,有的孩子命運多舛,不得不更加努力,才能過上別人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
而在這背後,孩子的母親往往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兒子聽不見,母親堅持18年,教會孩子說話
劉女士(化名)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的兒子小宇(化名)今年剛考上大學,而且高考成績很不錯,超過一本線61分。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宇從小就聽不見。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聽不見的人不僅能夠考上大學,而且高考成績還這麼好?
在這背後,是劉女士的付出與堅持,才讓小宇獲得了新生。
剛開始得知小宇聽力不行的時候,劉女士傷心極了,畢竟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呢?
小宇當時的狀態對於劉女士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能否把小宇給治好。
對於普通孩子而言,到了一定年紀就要開始學習說話、寫字。雖然剛開始有點困難,但是教的時間長了之後,也能逐步學會怎麼說話,怎麼寫字。
但是對於小宇而言,因為他根本聽不見,所以劉女士在教小宇說話的時候犯了難。
因為小宇根本不知道劉女士在說些什麼,也不知道說的這幾個字,這句話,究竟代表了怎樣的含義。
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劉女士從未放棄。就好像一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為了能夠讓小宇“聽”到自己說的什麼,以及讓他逐步學會跟着說,劉女士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當自己說話的時候,讓小宇伸手觸摸自己的喉嚨,感受聲帶處的振動,然後讓小宇自己去找那種感覺,從而跟着發出類似的聲音。
不得不說,這種操作難度很大,尤其是沒有任何語言基礎的孩子。
所以,為了讓小宇能夠逐步掌握不同字的讀法,劉女士每個字都教了成千上萬次。這個過程十分煎熬,但是看到自己孩子一點點的變化,劉女士內心又彷彿看到了希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女士的堅持下,以及小宇的配合下,小宇漸漸地學會了常用字的發音,而劉女士也因此創造了一個奇蹟。
如今的小宇,不僅能夠說話,而且說話的口音還十分標準。要知道,對於絕大多數聽障人士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也正是得益於劉女士的堅持,如今的小宇和常人區別不是很大,而且小宇的學習成績還十分優秀,在高考中超過當地一本線61分,讓眾多同學發自內心的敬佩。
寫在最後
隨着相關視頻在網絡上曝光後,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關注,網友們得知事情來龍去脈之後,也是發自內心地表示對劉女士的任何與稱讚。
捫心自問,能夠像劉女士這樣耐心的母親並不多。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只要孩子犯錯兩三次,那麼家長的心態幾乎都是崩潰的。
而劉女士在小宇說話的時候,一個字都要教成千上萬遍,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充足的耐心肯定堅持不下來。
在眾多網友評論中,有一名網友的評論讓我記憶猶新且深感認同:
“醫學創造不了的奇蹟,媽媽創造出來了。”
小宇的病讓醫院都犯難,但是劉女士卻以“最笨”的方法讓小宇學會了說話,所以有時候不得不感慨母親的偉大,為了孩子,他們化身為“科學家”“教育家”,只想讓孩子變得更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經歷這次坎坷之後,小宇以後的路會越來越順,也希望小宇能夠銘記母親的恩情,做一個孝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