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作家托尼·施瓦茨說: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消耗能量。
一個人身上的總能量是有限的。
你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分心,就會消耗你的能量,讓你越活越累。
學會為自己減負,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上,你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懂得節約自己的能量。
1
減少社交,節約時間
自媒體博主@凌小麥講過自己的經歷。
以前凌小麥很愛社交,總希望能夠結交更多的人。
每當圈內有同行間的活動或聚會,她都非常踴躍地參加,幾乎從不缺席。
她整天沉浸在觥籌交錯中,遇到人就殷勤地走過去,然後遞上自己的名片。
結果一段時間下來,她不僅沒有收穫什麼人脈,反倒把自己原本的工作給耽擱了。
反思斟酌後,她退出了聚會,把心思重新放到工作上,最終靜下心來,把事業越做越大。
作家王開嶺說:“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在熱鬧中流連,只會消磨時間,耽誤自己的人生。
跳出浮華的社交,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上,是每個成年人該有的醒悟。
在書中看過周國平先生的採訪。
周國平自稱為“宅男”,他幾十年如一日過着寡淡的生活。
平時有什麼活動,他能推就推;同行聚會,也很難見到他的身影。
若非緊急事務,很少有人能聯繫上他。
大多數時間,他都會關掉手機,自己一個人待着,避免被人找上門來。
只有早晚時分,他才打開手機看看微博和新聞,處理一下相關事務。
他說:“我每天要寫作,閱讀和寫作不光佔據了我的時間,並且佔據了我的心靈,幾十年這樣堅持做下來,我也感覺很好,很享受。”
沒有世俗喧囂的打攪,他才得以全身心投入思辨與創作,最終寫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
《半山文集》里說:
把放在別人身上的希望收回來擱在自己身上,可保自己一世的浪漫。
太熱鬧的交際往往是空洞無物的,它只會浪費你的時間,消耗你的能量。
與其往人群里湊,不如學會獨自修行。
懂得割斷沒必要的社交,你才能把時間和心思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2
減少抱怨,節約情緒
作家艾小羊認識一對夫妻,他們開了一家咖啡館,生意一直不錯。
後來,丈夫突發心梗猝死。
得知噩耗後,熟客朋友們都趕來支持生意,想幫她一把。
但老闆娘卻無心經營,她每天不斷跟客人哭訴,說自己的命有多苦。
一開始,客人們都很理解,還經常安慰她。
可事情過去了大半年,她還是逢人就埋怨命運的不公。
她那無休止的抱怨,弄得客人個個如坐針氈。
到後來,熟客們都逐漸沒了身影,店鋪的生意一落萬丈,最終只能關門。
作家張德芬曾說:“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愛埋怨:
日子不如意,怨恨自己家境貧窮;事業不順利,責怪自己運氣太差……
一味抱怨不僅於事無補,反而讓自己被負能量一點點吞噬。
放下怨念,主動去尋求改變,你才能從負能量的黑洞中走出來。
撒貝寧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剛進央視時,由於缺乏經驗,他的節目做得刻板嚴肅,收視率很低。
久而久之,台里選主持人時,都會跳過他。
換做常人,受到這樣的冷落,可能會在怨天尤人中消沉下去。
撒貝寧卻從未有過怨言,反而開始積極調整自己的狀態。
接不到主持任務,他就在演播室里看別人錄製,在一旁琢磨學習。
領導安排給他寫文案的零碎工作時,他也絕不敷衍,認真對待。
通過努力,他的能力和經驗得到了巨大提升,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央視主持頂樑柱之一。
作家威爾·鮑溫說:“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路上了。”
你在抱怨上每多花一分鐘,就少一分鐘去解決問題,扭轉現狀。
學會節約自己的情緒,別把能量消耗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少些吐槽和牢騷,多些調整和改變。
積極行動起來,你會發現,世界上再沒有無法逾越的低谷和磨難。

3
減少內耗,節約心智
現實中,你是否有過這些情況:
別人表情稍有異常,就琢磨是不是自己哪裡說錯了話;
犯了無傷大雅的錯,會在心裡自責好久,擔心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明明自己什麼都還沒做,但總是覺得很累很累……
一個人過於敏感,凡事想得過多,只會不停損耗你的精神能量,使得自己飽受折磨。
心理學家卡耐基的童年是在農場中度過的。
一天,在幫母親摘櫻桃時,他哭了起來。
媽媽問:“你哭什麼?”
他哽咽道:“我怕樹會倒下,把我砸死。”
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是憂慮重重,擔驚受怕。
暴風雨來時,他擔心被閃電打死;日子不好過時,他擔心會被餓死;
他怕一個名叫山姆懷特的男孩會割下他的兩隻耳朵;
他怕女孩子在自己脫帽鞠躬時取笑他;
他怕將來沒有姑娘肯嫁給他;
他還為結婚之後該對太太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而操心。
……
這些問題困擾着卡耐基,讓他非常焦慮,寢食難安。
隨着卡耐基漸漸長大,他發現,曾經擔驚受怕的事情,居然一件都沒有發生。
從此他再也不胡思亂想,專心於學業,最後成為了人際關係學大師。
《反內耗》中提到:
“生活里時刻都有挑戰,但挑戰本身不會帶來痛苦,自我戰鬥引發的內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生活中,大多數精神內耗,都是因為想得太多,自己跟自己衝突。
當一個人被拖入內耗的泥淖中時,不僅會讓自己精神疲勞,更是在消磨心智。
很贊同羅翔教授所說,對於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對於不可控的事情保持樂觀。
萬事掛心頭,背負的行囊只會越來越重,最終寸步難行。
遇事不妨把心放寬,少點胡思亂想,節省心神消耗。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焦慮,不擔憂,才能卸下內心的包袱,活得輕鬆自在。
▽
《箴言集》里有這樣一句話:
“節約是一門藝術,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過得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別隨意浪費自身的能量。
學會遠離無用的社交,減少不必要的抱怨,也別跟自己為難。
當你把精力往回收,將能量全都傾注到自身,你終將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