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摘要:立夏將至卻不一般,4大特點是60年一遇,3類人要“躲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着夏季的正式開始。今年的立夏(5月5日)卻與往年大不相同,民間有“60年一遇”之說,因其具備4大特殊特點。同時,老人、孩子、孕婦這三類人需特別注意“躲夏”,以順應天時,安穩度夏。
一、今年立夏不一般,4大特點60年一遇
1. 下午立夏——“上午涼颼颼,下午熱烘烘”
立夏交接時間通常在5月5日至7日之間,而今年立夏具體時間在下午。民間有諺語:“上午立夏涼颼颼,下午立夏熱烘烘”,意味着今年夏季可能比往年更加炎熱,高溫天氣持續時間更長。
2. 立夏逢單——“三伏穿棉;立夏逢雙,熱死老牛”
今年立夏的日期是5月5日,數字“5”為單數。老話說:“立夏逢單,三伏穿棉;立夏逢雙,熱死老牛。”意思是,如果立夏在單日,三伏天可能相對涼爽;若在雙日,則酷暑難耐。今年立夏逢單,是否意味着三伏天不會太熱?未必!結合其他特點,今年夏季可能“先熱後涼”,但整體仍偏熱。
3. 立夏在月頭——“三伏大旱天”
今年立夏在農曆三月廿七,仍在月頭。農諺有云:“立夏在月頭,三伏大旱天。”預示今年夏季可能降水偏少,部分地區需防範乾旱。
4. 晚立夏——“早立夏伏里涼,晚立夏蒸桑拿”
立夏時間早晚也有講究。今年立夏屬於“晚立夏”,民間認為“早立夏伏里涼,晚立夏蒸桑拿”,意味着今年三伏天可能濕熱難耐,體感溫度更高,需提前做好防暑準備。
綜合來看,今年立夏的4大特點疊加,確實較為罕見,可能對氣候、農業、健康等產生影響,需多加留意。
二、3類人要“躲夏”,順應天時保健康
“躲夏”並非指逃避夏天,而是指在立夏這一特殊節氣交接時,老人、孩子、孕婦這三類體質較弱的人群需注意調養,避免暑邪侵襲,來適應這特殊情況。
1. 老人:防“暑濕傷脾”,宜靜養
立夏後,陽氣漸盛,暑濕之氣易侵襲人體。老年人脾胃功能較弱,若受暑濕影響,可能出現食欲不振、乏力、頭暈等癥狀。因此,建議:
避免正午外出,減少暴晒;飲食清淡,多吃薏米、山藥、綠豆等健脾祛濕的食物;午間小憩,養心護陽。
2. 孩子:防“熱毒攻心”,宜避暑
小兒體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夏季易受熱毒影響,可能出現發燒、痱子、煩躁等問題。因此,建議:
避免劇烈運動後暴汗受風,謹防感冒或中暑;多喝溫水,少吃冷飲,以免傷脾胃;穿寬鬆透氣的衣物,保持皮膚乾爽。
3. 孕婦:防“暑熱傷胎”,宜安神
孕婦體質特殊,夏季易因高溫導致氣血不暢,甚至影響胎兒。因此,建議:
避免長時間待在悶熱環境,保持室內通風;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煩躁動怒;飲食宜滋陰潤燥,如銀耳湯、蓮子粥等。
三、立夏養生小妙招,順應時節更安康
除了“躲夏”人群需注意,普通人也可通過以下方式順應節氣,健康度夏:
1. 飲食調養:多吃苦瓜、冬瓜、黃瓜等清熱解暑的時令蔬菜,少吃油膩辛辣食物。
2. 作息調整:晚睡早起(但不熬夜),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
3. 適度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鍛煉,避免高溫時段劇烈運動。
4. 養心靜神:夏季對應心臟,可適當午休、聽輕音樂,保持心情愉悅。
結語:順應天時,安然度夏
今年的立夏非同尋常,4大特點疊加,可能帶來不一樣的夏季氣候。無論是老人、孩子、孕婦,還是普通人群,都需提前做好防暑準備,順應自然規律,才能健康安穩地度過炎炎夏日。
“夏至未至,養生先行。” 願大家在這個特殊的立夏時節,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迎接一個健康、舒適的夏天!
#全新智己L6全國試駕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