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新手媽媽來說,寶寶出生後的頭六個月充滿了新奇與擔憂。
她們在享受寶寶的可愛之餘,又常常為自己能否照顧好孩子而感到焦慮。這段時期對新手媽媽來說尤為煎熬。
很多媽媽在寶寶出生前就已經開始擔憂,害怕自己做不好,進而影響寶寶的成長。特別是新手媽媽們,身體在恢復的同時,還要面對柔弱的小生命,內心的煩躁可想而知。
其他問題或許可以慢慢解決,但照顧寶寶的挑戰實在難以預料,尤其是面對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
照顧6月齡以下的寶寶,請注意以下注意事項
1. 注意餵奶次數
新生兒的胃容量有限,吃飽後不久就會再次感到飢餓,這時寶寶可能會哭鬧。面對這種情況,寶媽們需要保持耐心。
白天需要頻繁餵奶,晚上也不能放鬆,所以寶媽們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有空閑時間,盡量多休息,確保有充足的睡眠。
2. 寶寶可能會有腸絞痛和脹氣
腸絞痛和脹氣是寶寶常見的現象。寶媽們要明白,這並不是疾病,而是在六個月之前,寶寶常常會經歷的一種生理現象,因此不要隨便給寶寶用藥。
雖然這不是病,但寶寶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會感到不適。如果想要緩解寶寶的不舒服,可以嘗試輕輕按摩寶寶的小肚子,或者用飛機抱的方式來安撫他。
3. 寶寶可能會出現攢肚和便秘
許多寶寶在滿月後,排便的頻率可能會減少,有些寶寶甚至會長達半個多月不排便,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這讓很多寶媽感到擔憂,生怕寶寶便秘。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時,先不要着急,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身體不適,吃奶量是否正常。很多寶媽容易將攢肚和便秘混淆,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
如果寶寶整體健康,食慾也很好,偶爾排便順暢,那可能就是在攢肚。而便秘時,寶寶會感到不適,哭鬧且排便困難,而攢肚則不會有這些問題。
4. 寶寶可能會經歷厭奶期
在某個階段,寶寶可能會對吃奶產生厭倦,雖然身體看起來沒問題,卻不太願意吃奶,甚至吃奶時東張西望。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寶寶四個月左右。主要是因為寶寶對周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自主調節飲食。為了讓寶寶專心吃奶,寶媽在餵奶時最好選擇安靜的環境,減少外界的干擾。
5.寶寶開始長牙
大多數寶寶會在5至6個月時開始出牙,出牙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感到不適,食慾減退,開始啃咬手指,有時甚至會哭鬧。
這時,媽媽需要特別關注,因為寶寶的牙齦會感到癢痛,流口水的情況也會增多,媽媽應及時處理寶寶的口水,並準備一些磨牙的玩具。有些寶寶在出牙時可能會發燒,媽媽也要時刻留意。
6.寶寶可以嘗試輔食
當寶寶到達6個月時,可以開始嘗試輔食。第一次給寶寶吃輔食時,建議選擇強化鐵的米粉,而且最好是原味的。
在給寶寶嘗試米粉時,媽媽應控制量,並給予寶寶適應的時間。寶寶嘗試米粉後,媽媽需要觀察是否出現便秘、腹瀉或嘔吐等過敏反應。
溫馨提示:
寶寶的成長需要媽媽的細心照顧,但並不是所有媽媽都有豐富的經驗,我們也需要學習和鍛煉。因此,媽媽不必過於擔心,不要給自己施加太大壓力,應該多學習,多請教有經驗的媽媽和醫生,相信你能夠很好地照顧寶寶。
關注小豆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