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常设展在展示中心重装亮相。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与未来产业,490多项展品在此集中展出,其中首发首展项目130余个。

dpu,全名data processing unit(数据处理单元),被业界公认将成为继cpu、gpu之后的“第三颗主力芯片”。连续四年参加中关村论坛的dpu芯片研发企业中科驭数,带来了最新产品——第三代dpu芯片k2-pro。
技术人员介绍,随着5g、人工智能、元宇宙的快速发展,传统数据中心已无法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基于dpu+cpu+gpu的异构计算正在成为下一代智算中心的主流。而展台上重点展出的k2-pro,正是专为解决大规模数据中心所面临的网络带宽、网络规模、传输效率、部署管理等一系列挑战而设计的高效能网络处理芯片。搭载这一芯片的网卡可以用于数据中心,实现了25g、100g的网络吞吐,填补25g以上高性能网卡市场空白。
“借助中关村论坛这个国家级平台,我们既能充分展示自己创新实力,也获得了与行业上下游合作的好机会,所以连续四年都积极参与其中。”中科驭数品牌公共事务部总经理罗梅说。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千行百业渗透,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成为推动我国ai(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工智能+”集群展区,gpu企业摩尔线程展示了其夸娥(kuae)万卡智算集群方案、全功能gpu oam模组、人工智能计算模组e300等一系列新成果,呈现了以国产全功能gpu为底座的通用加速计算平台及创新成果。
工作人员介绍,以“夸娥”为例,这个面向当前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需求所打造的系统级算力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大模型时代对于算力“规模够大+计算通用+生态兼容”的核心需求。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ai产业运营的“北京经验”也在展览中亮相。

“我们在上一届中关村论坛期间展示的旗舰级‘ai工厂’——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近期已正式宣告完成验收。”北电数智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北京市“三个100”重点项目,该中心由北电数智整体设计规划与建设运营,以“星火·智算”全栈ai和数据服务能力,为北京ai产业发展筑牢城市级ai底座。
在算力层,该中心整合了千p级国产算力资源,为国产算力集群提供垂类场景评测、适配与验证服务,目前已完成十余种国产芯片的适配认证;在模型层,提供基础模型与行业模型开发工具;在数据层,依托可信数据空间技术,保障政务、医疗等领域数据安全流通;在运营层则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资源动态优化,大幅提高运维效率和管理精度。
据悉,目前以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为样板,北电数智已将这样的城市级ai底座推向全国,走向华南、华东、西南等全国多个省市,助力当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地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底座支撑。
戴上一款科技感十足的黑色帽子,就能精准监测大脑左右侧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共8个脑区的脑血氧饱和度。在脑科学展区,中科搏锐研制的全球首款无创全脑多通道脑氧监护仪引人驻足。
技术人员介绍,其不仅能解决局部监护仪的监测盲区,独特的可浮动探头还能满足不同人的头型贴合需求,并排除毛发干扰,几秒钟就能拆卸安装,让临床使用更便捷。该设备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预计2026年投入临床使用。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人类脑中的“不定时炸弹”,极易引起出血性脑卒中,而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则能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拆弹利器”。
“今年我们带来了去年展出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迭代后的全新产品——lattice next‘无延长头端导丝’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工作人员介绍,它能将支架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成人患者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未破裂的囊状或梭状的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实现对神经介入领域的进一步突破深耕。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据悉,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已被国家药监局评定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获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