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记者 邵婷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31日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对杭州提出的要求。
昨日,是总书记对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5周年,市委召开杭州城市大脑推进会。会上杭州提出:打造杭州城市大脑3.0。
城市大脑3.0怎么建?
城市大脑1.0,重点探索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城市大脑2.0,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数字系统解决方案,那么城市大脑3.0又该怎么建?
昨天的推进会上提到一个关键词:智能体。
会议提出,要聚焦打造超大城市智能体,做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实现数字资源统一调度、政务模型统一生成,培育智能监管、智能调度、智能分析、辅助决策能力,构建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
具体来说主要有四项重点任务:在建强智能中枢、打造城市治理操作系统、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做强数据要素市场上实现更大突破。
比如,推动城市大脑APP向城市大脑GPT迭代,深化智慧交通、一老一小等“难题破解”系列场景建设,构建一体化、可视化、动态化的城市数字孪生底座等,努力提供更懂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贡献“最强大脑”。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摄影 陈中秋)
“杭好梦”让专家号不再“一号难求”
“依保儿”在咨询过程中就帮你办好了
说回“智能体”,简单来说就是可通过感知环境变化,根据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和算法进行判断决策和采取行动的系统。
AI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城市大脑3.0更聪明、更智慧的核心支撑,就是要强化AI赋能,打造一批好用管用的智能体,提升城市大脑自我思考、自我进化能力。
昨天的推进会上,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建委等部门公布了各自的智能体训练及应用情况,让我们得以窥见未来的杭州,“AI”能进化成什么样。
比如,市卫健委以国内睡眠医学领军人物毛洪京医生为原型,推出全国首个专注于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智能体“杭好梦”。
这个智能体具备强大的问答、多模态信息处理、深度思考和服务规划能力,各项指标准确率高达90%。相较于专家线下门诊1万人次/年,“杭好梦”的问诊量已达1.7万人次/日,最高可突破2万人次/日。未来,专家号不再“一号难求”,人人都能配备“私人医生”。
杭州十年人口净增413万,警情上升,但警力万人比远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如何用有限警力护航超大城市发展?市公安局推出AI社区民警“警小爱”,开发AI大模型关键词检索与热词分析功能,识别检索关键信息,能更准确地把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高频诉求,对纠纷类等敏感会话“警小爱”能先安抚情绪,并给出合理建议。
“我想去上海看病,需要什么手续?”市医疗保障局推出的智能体“依保儿”,意图理解准确率达95.6%,异地就医备案等5个场景,在你咨询过程中就帮你办好了,全程无须任何跳转,即问即办。
这些城市智能体,正让杭州从“网办掌办”时代迈入“AI智办”时代。
大到“一网统管”、小到一方“小哥码”
好用管用的智能体杭州还有很多
“什么时候能领高龄津贴?”“我想捐款怎么操作?”“西湖区有哪些养老院?”这些在过去要在电话转接或者前往社区咨询的问题,如今实现了秒级响应。
杭州市民政局打造的“7×24小时”全天候在线客服——“杭民星”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智能中枢,接入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能够承担基层工作人员大量具体的工作。
“现实中,基层工作人员常面临一人多岗、流动性大、上手慢的问题,大模型在业务培训、办事提速上提供支撑,可以将咨询时长从10分钟缩减到1分钟内。”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杭州市审管办打造的3D数治政务员“审点芯”,是杭州市政务服务综合咨询AI智能小助手。杭州政务服务事项、助企惠企政策、涉企产业风控法务指引等领域的事项它都能“办”。
“审点芯”不仅与96345便民服务热线、拱墅“1call”平台热线、“亲清在线”2.0、“余省心”等政策咨询解答知识库实现互通,为企业提供全生态、全链条、全天候在线智能互动咨询服务,还引入最新的DeepSeek-V3大模型,不断提高智能问答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在杭州,类似这样好用管用的特色智能体还有很多——
人社专家“小灵光”,能将复杂政策翻译成“大白话”,社保查询、欠薪维权,老人也能轻松看懂,一键就能搞定。
旅行达人“杭小忆”,一句话推荐西湖游船路线、灵隐寺攻略,还能直接订票、查活动,实现“边问边下单”的旅行闭环。
安全管家“杭小应”,精准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检查频次,促进“无感化监管”。
一方小小的“杭州小哥码”,解决了杭州35万名注册骑手面临的“最后一百米”难题,使用“小哥码”后,骑手每单可节省5-6分钟,每月增收500余元。
从“数据跑路”到“AI智能体”
城市治理更细化、更精准、更高效
2016年至今,杭州城市大脑从概念提出,到1.0版、2.0版上线,再到如今提出打造3.0版,杭州献给世界的这份礼物,每天都在生长和出新。
城市大脑助力杭州交通治理,俯瞰中河高架(摄影 陈中秋)
当前的杭州城市大脑,已推出综合集成场景25个,上线城市体征指标475项,有力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地下智防”“医检互认”等6个项目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方案在数字中国创新大赛获评金奖。
杭州做对的也许就是奉行长期主义,一张蓝图绘到底做难而正确的事,始终围绕数字与创新将技术基因、政策远见与民生需求编织成网。
进入AI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变得更细致、更精准、更高效。
这些大大小小的智能体,也正让杭州城市大脑从“管好一件事”向“保一方平安”迈进,逐渐构建起了一套多维度且动态实时的城市生命体征体系。
未来已来,杭州智能体如何再“进化”,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邵婷 审核:陈奕 殷军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