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吴聊天下
今天是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我们特别为您精心筛选并整理了以下的新闻精华。
一、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南京五佰村东吴丁奉家族墓被发现。2019年下半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其发掘,出土16件骑马鼓吹俑,其中一只不到20厘米高的骑马俑上发现马镫形象,时间为公元271年,刷新世界纪录,将此前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墓陶俑保持的纪录提前了31年。
二、福建首个大型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平潭综合实验区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一期)全站送电。总规模240兆瓦/480兆瓦时,一期为120兆瓦/240兆瓦时,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预计存储电量超20万千瓦时,助新型电力系统及“零碳岛”建设。
三、我国科学家在深圳发布全球全学科顶级期刊列表,含129本期刊,其评价体系采用多维指标及新模型、新方法,基于约1亿条元数据。今年还将发布物理、化学、材料学子学科期刊列表,《全球科技论文分析报告》显示,中美在不同学科各有优势。
四、国产大飞机C919搭载112名旅客顺利降落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完成三亚首航。南航C919飞机采用三舱布局,共164个座位。当天南航C919在广州-三亚航线上执行2个航班,三亚成为南航C919执飞的第6个航点。目前,C919通航城市包括上海、成都、北京等12座城市,长沙有望成为下一座通航城市。
五、琼州海峡“绿源二号”顺利首航。它将与“绿源一号”列入专班运输序列,在春运期间为新能源汽车过海提供更大运能和安全保障,标志着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完成第三次升级迭代,进入专船运输新阶段。
六、我国首套海上风电自主探测平台在江苏如东海上环港风电场正式投运。该平台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研发,采用无人船与机器人组合的方式实现远程操控无人化作业,每日最大探测范围达100公里,可提升海缆检测效率和精度,故障定位时间缩短90%,探测精度提升10倍,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运维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七、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中国移动西藏公司首次启用北斗短信应急服务和无人机基站抢险救援。为19.2万用户免费开通北斗短信服务,用户可在无信号时发送短信并定位,精度达10米。2台系留式低空无人机基站于7日晚抵达曲洛乡,打通方圆5平方公里通信信号,其最大飞行高度200米,可接入200余个4G用户。
八、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传01/02试验星”激光通信终端完成在轨双向10Gbps稳定建链通信,成为国内首家连续三次任务在轨成功建链的商业公司。该星于2024年11月27日发射入轨,升轨后进行测试,其中LT-I型终端符合国家大型卫星星座标准规范,在15时36分至15时48分成功实现首次双向稳定建链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九、我国首台干-调一体化重载电力机车试验成功,由中车大连公司与国能新朔铁路公司联合研制。该机车时速120公里每小时,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减排效果显著,实现零排放、低噪音。其牵引功率大,可不解编完成运输任务,且供电及牵引模式可智能转换自由选择,还配备多种安全系统,提升清洁度并减少接地隐患。
十、2025年1月7日,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用于“太空加油”技术验证。该技术可延长卫星寿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卫星更换成本。西方媒体高度重视,认为其有商业潜力和军事用途,反映出地缘政治焦虑。中国主张和平开发太空,反对军事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规范化太空治理体系建设。
本次的热点新闻就为您播报到这里啦,感谢您的收看。
期望大家积极在评论区留下珍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