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否会全球大流行?广东专家团队最新研判

2022年06月27日19:54:07 科学 1647

猴痘是否会全球大流行?广东专家团队最新研判 - 天天要闻


广东卫生在线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2022年6月,《Zoonoses》发表了以该院院长卢洪洲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The Novel Monkeypox Outbreak: What Should We Know and Reflect On?”。


COVID-19仍在全球大流行之际,世界对第二个公共卫生威胁——猴痘的暴发保持高度警惕。作为天花的近亲,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曾在非洲地区流行。然而,2022年5月以来,作为非猴痘流行地区的欧洲出现了新的疫情,且该地区报道的病例中,缺乏相关的疫区旅居史。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卢洪洲团队认为,应该普及有关猴痘的重要知识,来促进全球公共卫生防控。



猴痘能否通过性传播值得探讨


文中指出,猴痘的主要流行地在非洲中部和西部,通常靠近热带雨林,包括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在内的多种动物物种已被确定为对猴痘病毒易感。


猴痘可以通过人畜或人人传播,人类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其损伤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者损伤的皮肤、21天内被其污染的物体或密切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母婴垂直传播或围产期密切接触可能会导致先天性猴痘。

自1970年以来,已有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猴痘病例,且人类猴痘病例的数量一直在上升,其中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增幅最为显著。就诊时的中位年龄从4岁(1970年代)增加到21岁(2010-2019年),原因可能与停止天花疫苗接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发现的猴痘病例中,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且大多数病例无猴痘流行地区的相关旅行史。猴痘是否能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目前尚无特效药
天花疫苗效果有待评估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恢复痊愈的疾病,一般来说,在没有严重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不同于水痘,猴痘的皮疹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而不是躯干上,超过70%的病例面部、手掌、脚底和口腔黏膜出现皮疹。


猴痘是否会全球大流行?广东专家团队最新研判 - 天天要闻

猴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优化护理照护为主,以减轻症状、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被批准用于猴痘治疗的药物有brincidofovir和tecovirimat两种。


在疫苗接种方面,目前全球多国保存的天花疫苗多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疫苗,对猴痘的保护作用能达到85%左右,可减轻症状的严重性。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的减毒天花疫苗Jynneos(MVA-BN),属于非复制型猴痘疫苗,可用于成人天花及猴痘的预防。但目前,这个疫苗也仅推荐高危人群和密切接触者预防使用,其阻断和预防暴发的效果有待评估。



猴痘病毒不太可能全球大流行


卢教授团队指出,天花的根除和疫苗接种工作的停止为猴痘获得临床“优势”铺平了道路。此外,由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非洲农村,疑似漏报可能导致这种病原体的潜在威胁被低估。但猴痘病毒与新冠病毒不同,是通过与体液(例如咳嗽产生的唾液)的密切接触传播。这表示患有猴痘的人感染的密切接触者可能会比新冠少得多。


此外,猴痘是由相对较大的DNA病毒引起的,比RNA病毒更擅长检测和修复突变,这意味着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突变成一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


在论文中,卢洪洲团队还强调,目前全球人群对痘病毒免疫力普遍较低,且本次疫情主要确诊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应警惕合并HIV感染增加猴痘感染的风险及感染后疾病严重程度。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放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全球旅行和贸易也在逐步地恢复,猴痘疫情的暴发带来了警示:在互联互通的世界之中,疾病传播风险也是全球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编辑 | 周艳梅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5月19日,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在全省同步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各地通过开展生态徒步行、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左一到左五分别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杨燕青,中国...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据 NHK 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 AI“发明”的设备是否能获得专利一事作出裁决 —— 以“发明人必须是人类”为由,裁定不为其授予专利。据报道,居住在美国的原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的设备申请专利,发明人的名字却是“自主发明本产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专利局就已经...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天天要闻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在5月18日举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抗量...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创始人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植入手术。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 天天要闻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图说:科学大咖接过聘书,采访对象供图(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节今天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启动。启动仪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学家等收到了特别的聘书——他们将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担任“科学副校长”。他们中,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长李昕、复旦大学希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