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2024年05月19日19:31:17 科学 6478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 天天要闻

左一到左五分别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杨燕青,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恕行,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  

ai与人类智能本质是否相同?

在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筹建者和推动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看来,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必然有相似的地方。有同样遵循规律的地方,但是结合人工智能最近的崛起,ai逐渐会发展成为一个并不完全与人类智能相同的特征。

他解释道,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设计初衷是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从ibm的“深蓝”到alphago的胜利,ai的早期成就都是基于模拟人类思维过程的尝试。这些成就证明了ai在某些特定任务上,如计算和模式识别,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能力。

然而,随着ai技术的进步,我们开始见证它的思考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ai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智能。ai的计算能力已经在许多领域超越了人类,这一点在各种智力竞赛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杨雄里称,就如“控制论之父”维纳所说的,未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斗争的世界。我们不能期待在ai的帮助下享受舒适的生活,而应该积极参与到这场科技革命中,确保ai的发展能够与人类智能和谐共存,而不是取代它。

杨雄里认为我们仍然处于对人脑深层次工作原理了解的初级阶段。人脑结构复杂性和可塑性意味着它可能包含着我们尚未发现的智能形式。他相信人脑的工作原理还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

“我以前认为人脑智能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很深刻思考一下。有一些方面人工智能超越人脑智能,而且现在看来可能性相当大,还取决于我们怎么全面超越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在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中,数学作为其基础支撑的角色日益凸显。

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恕行看来,当前,人工智能不仅在数据处理和算力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更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新算法的创新上展现了其潜力。随着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演进,越来越多的数学人才投身于这一领域,推动着ai技术达到新高度。

在寻求最优解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已经在诸如棋类游戏等领域超越了人类。现在,数学家们正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是否能够严格证明定理,而不仅仅是计算最优结果。他举例道,过去,像吴文俊先生的机器证明就已经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发现新定理方面的潜力,尽管这些定理可能并非数学界的主要关注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在数学证明方面的潜能引起了广泛关注。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利用人工智能检查自己的论文,发现并修正了证明中的漏洞,这一事例表明了ai在数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不过,人工智能能不能做人类还没有做成的或者没有做到的事呢?“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只证明了“1+2”,如果什么时候人工智能做到“1+1”,这种会比阿尔法狗震动更大,数学界很多人都在翘首以待。”陈恕行说。

陈恕行说,人工智能将来能不能超越人的智能,这个非常值得研究。“但是这个事现在很难说出很准确的预测,不能说人工智能就一定聪明不过人,以前、好多事人工智能做不到的,现在人工智能都做到了,而且超过了人。但是也不能说绝对的,因为我觉得人脑还是有非常复杂的事,现在人类没有完全了解清楚人脑。”

ai如何影响生物医药?

在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看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已经从一个科幻概念转变为现实中的强大工具,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随着人类基因组和其他组学数据的积累,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数据量,这些数据成为了科技创新的宝贵源泉。

“2023年可以讲是人工智能对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生命医药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或者说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说。

陈凯先认为,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ai建立了预测模型,筛选出可能对抗耐药性细菌有效的化合物,这在抗生素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此外,ai还被用于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预计未来能将医生的工作效率提升至200%以上。

中国在ai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发的脸谱识别算法就是一个例子,ai能够研究药物新的药学分子结构和新的作用靶点,促进新药物的发现。总的来说,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认为,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打破了传统的因果逻辑,转而关注相关性,这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同时,随着ai的快速发展,如何管理ai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陈凯先表示,我们需要汲取ai的优点并避免其潜在的不利影响,与印刷术的发展相比,ai带来的变化更为迅速和深刻,我们必须准备好迎接这些变化。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