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到不敢信!智利五月天如寒冬,南极冷锋改写历史记录

2024年05月18日23:31:41 科学 8141

冷到不敢信!智利五月天如寒冬,南极冷锋改写历史记录 - 天天要闻

随着温暖气息被突如其来的凛冽寒风取代,智利民众正面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为寒冷的秋季。仅数日之隔,民众便从轻装简行切换至冬装裹身,衣柜里的衣物经历了一场季节错乱的更替。智利气象部门证实,沿海地带与首都圣地亚哥的温度骤降至冰点附近,宣告本月或将载入史册,成为自1950年来最冰冷的5月。

气象学家分析指出,一连串异常活跃的极地冷气团穿越南美洲南部,导致多地气温跌破0℃,此番极端天气现象再次引发了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关联性的讨论。圣地亚哥大学气候专家劳尔·科尔德罗教授表示:“近期的冷锋持续时间之久及发生时间之早,在有记录的历史上均属罕见,一般而言,源自南极的寒潮影响导致的低温天气应始于6月,而非提前至5月。”

此外,南极冷锋与亚马逊盆地西北部涌来的暖气流交汇,加剧了巴西境内的强降雨。智利当局对此已发布广泛寒冷预警,并加强对流浪人员的救助力度,确保他们能抵御街头的刺骨寒冷。白雪覆盖了安第斯山脉的峰顶,甚至在圣地亚哥市区也出现了降雪,导致多地电力中断,生活受影响。

街头商贩梅赛德斯·阿瓜约在圣地亚哥售卖着手套和帽子,感叹道:“冬天提前到访了。”去年,智利遭遇创纪录的暖冬,她将此归因于气候变化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而今冬的提早来临让她的生意迎来了转机。

“这些保暖用品已存放了四年之久,因为近年来冬天总是时冷时暖,难以预料,”阿瓜约分享道。

此次寒潮同样波及阿根廷与巴拉圭的部分区域,阿根廷多地能源需求激增,以至于国家主要能源企业cecha宣布,为防止民用供电中断,已暂时减少向若干省份的加油站及工业用户供气。

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全球热点一手掌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