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2024年05月19日16:32:16 科学 7333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这段江面上,看见江豚是非常寻常的事情,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恢复长江生态任重道远,我希望把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到了张明浩,听他讲述三十年来他守护长江的故事。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迷魂阵、绝户网……

铜陵江面几近无鱼可捕

张明浩向记者回忆,上个世纪长江面上总能看到白鱀豚和江豚的身影,伴随着渔牧业的发展,保护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口号也喊响了。90年代,张明浩来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开始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5年后的某一天,张明浩突然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看见白鱀豚的身影了。由于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2006年中国科学水生生物研究所认定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当时长江的过度捕捞问题十分严重,大鱼捕完了,渔民们就改用更密集的网捕小鱼,后来也捕不到了,就有人用拦江大网进行捕鱼作业。再后来,又有人想出更‘高效’的方法——电鱼,噼里啪啦这么一阵,江面上白花花的全是鱼的尸体。”提到电鱼,张明浩痛心疾首得表示,“电鱼不仅仅是把鱼电没了,江中的微生物、鱼食跟着遭殃,整条生态链都会遭受灭顶之灾。江面从电鱼过程中恢复过来,至少需要一个月。”随着科技发展,各类新式捕鱼手段层出不穷:迷魂阵、绝户网……“这不仅仅是鱼要绝户,渔民也要跟着绝户啊,最严重的一段时间,铜陵江面几近无鱼可捕。”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但是,要让渔民收手又谈何容易?渔民们世代生活在这片江面上,不让他们捕鱼,等于断了他们生计。张明浩告诉记者,曾经的铜陵集中了不少化工企业,它们向江中排放污水,导致鱼的数量急剧减少,渔民的过度捕捞让本就恶劣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白鱀豚的灭绝深深影响到了张明浩,用他的话说,“人总归要有点情怀,我一生的心思就扑在了长江上。对我来说,白鱀豚和江豚就像我的儿女一样。从白鱀豚消失以后我一直觉得生活好像失去了一部分,也更加重视对于江豚的保护了。”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渔民摇身成护鱼人

如今铜陵江面大变样

时间一晃来到2023年,去年的一次考察中,张明浩一小时内就在江面上发现了43头江豚,声呐显示,江面下还有63头。“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在铜陵江面,看见江豚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长江环境变好,江豚数量增加,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努力。

如今张明浩担任铜陵市郊区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在协会中许多会员曾经是职业渔民。在各界的号召下,渔民放下了渔网,却没有离开长江,转身成为江面上的护鱼人,守护者世代养育他们的长江。张明浩表示,“渔民们对当地水域非常了解,他们的加入让护鱼队伍的力量壮大了许多,这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大好事。”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现在的铜陵江面已经没有公然捕鱼、电鱼的了,长江水质逐渐变好,江边芦苇茂密,时常有人来露营、野钓,他们用芦苇作掩护,很难被发现。年过半百的张明浩经常组织巡逻队,在江边巡逻劝离垂钓者,目前沿江许多地方都装了摄像头,队伍还配上无人机,多管齐下制止非法垂钓。曾经脏乱差的沿江的环境也得到改善,违规的码头和工厂被取缔。近年来,一系列岸线整治举措下,铜陵长江段大变样,曾经令人避而远之的沿江,如今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资料显示,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已复绿长江生态岸线约40万平方米、修建生态绿道6.3公里、新增人工湿地面积约670亩。铜陵市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也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去年底,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长江(铜陵段)入选。

张老告诉记者,江豚是长江上的旗舰物种,它直接反映长江生态环境的好坏,它的健康代表着长江的健康,现在江豚种群正在逐步恢复,这无疑是长江生态逐渐恢复的积极信号。“我想过无数次,如果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保护白鱀豚,说不定它现在不会功能性灭绝。现在我们绝不能让江豚步白鱀豚的后尘。”张明浩表示,如今江面上江豚增多、鱼群增多,但长江仍面临不小的生态问题,“现在江里大鱼越来越多,小鱼越来越少,这个就是物种之间的挤压,出现这个情况原因是生态环境没有恢复到位,还需要时间来维系物种间的平衡。”近年来,来江边放生的人增多,然而随意放生并不利于长江的生态环境,甚至有造成物种入侵的可能。最近,张明浩准备打造一个公益放流站,引导民众正确的放生。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为环保尽一份力

把绿水青山交给下一代

张明浩是南京人,今年五十六岁,他小时候父母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城市号召,举家搬到了安徽。他原本有自己的生意,为了保护长江,他毅然将生意交给夫人,成了夫人口中的“软饭男”,全身心投入到长江保护工作中。“我这么做没有太多理由,就是对这片江面爱得深沉。我的夫人不是特别理解我,但总体还是比较支持我的,我的儿子也支持我,家庭和睦是我坚强的后盾。”

在张明浩看来,长江保护任重道远,“现在长江生态变好,有观点认为可以放开禁捕了。但实际上,目前长江生态仅仅恢复了一部分,一旦放开很有可能半个月就恢复到十年禁捕前的样子了。现在的捕鱼工具太厉害了,很多只管捕得快、捕得多,根本不管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生态影响。举个例子,现在市面上出现了高频电鱼工具,这种高频电可以定向选择鱼的体形去电鱼,甚至可以选择鱼有没有鳞,非常可怕。”

闲暇的时刻,张明浩会去江边散步,顺手捡走被人遗弃的垃圾。提到铜陵江面的改善,他显得十分谦虚,“这来源是无数人共同的付出,就拿渔民、工厂、码头这三样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及。我所做的只是尽我所能,为长江治理出那么一点点力。”谈到未来,张明浩打算多走进学校里宣讲,告诉孩子们长江禁渔、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环保的理念灌输到下一代中,他自己也会坚持下去,继续守护长江,“我想多做一些事,希望交给下一代的是绿水青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盛媛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 天天要闻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引言今年的夏季,无疑是火热的一年。不同于往年南方梅雨季的凉爽,今年南方气温明显偏高,而北方则是高温持续,炎热难耐。这种南北温差异常明显的天气,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本文将就今年夏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后期气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嫦娥六号秀大脚,再次打脸阿波罗?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秀大脚,再次打脸阿波罗?

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了月球背面钻探取样工作,启程返回地球。似乎故事到这儿就已经告一段落,可没成想,嫦娥传回来的一张“大脚丫子”照片再次引发热烈讨论,有许多朋友据此质疑阿波罗登月涉嫌造假。嫦娥六号发回月球背面挖土照片在嫦娥六号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中,我们明显看到着陆器支撑腿把月球表面砸出了一个坑,嫦娥的“脚...
瑞士清洁科技公司Enerdrape开发预制地热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间的浅层地热能和废热用于建筑物制热或制冷 | 瑞士创新100强 - 天天要闻

瑞士清洁科技公司Enerdrape开发预制地热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间的浅层地热能和废热用于建筑物制热或制冷 | 瑞士创新100强

图源EPFL官网钛媒体APP注:瑞士连续12年全球创新指数竞争力排名第一,是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也是中国首个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在创新发展和科技金融领域与中国具有极佳互补性。由Venturelab主办的“瑞士创新100强”,汇聚了最佳“瑞士制造”的初创及成长期科技创新企业,是瑞士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生态标杆。自2011年以...
日本:触手展开超3米 巨型章鱼现身北海道 - 天天要闻

日本:触手展开超3米 巨型章鱼现身北海道

近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岛罗臼海域,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一只触手展开超 3 米的巨型章鱼现身于此。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朝日新闻》6 月 9 日的报道,这种被确认为北太平洋巨型章鱼的庞然大物,以其巨大的体型震撼着人们
土卫二,一颗冰冷的卫星,那里会有生命吗? - 天天要闻

土卫二,一颗冰冷的卫星,那里会有生命吗?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着谁?一起来看看土卫二上的原住民!"通过卡西尼号的测量,我们知道土卫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们知道那里有液态水、能源以及碳、氢、氮、氧、磷和硫等化学物质。"图示:土卫二喷出的冰羽流。(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里着陆,...
就在端午,准备观赏! - 天天要闻

就在端午,准备观赏!

星空有约|月亮“邂逅”星团,这幕美景别错过端午节当天傍晚,一弯蛾眉月将与著名的蜂巢星团近距离相伴,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将会目睹到这两个不同天体上演的“亲密一幕”。由于23时左右月亮才会从西方落下,因此观赏、拍摄这一幕美景的时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