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用软件查出医院多收10万医疗费

2023年12月04日15:08:05 健康 1788

一名科研工作者,法学博士,还学过一些经济学知识,利用统计软件预估芜湖二院骗取、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院方可能从没有想到,用统计软件就能分析出他们的漏洞。因此,博士和院方的沟通,很不通畅。博士无奈,只能举报到国家医保局。

经查,芜湖二院多收了21万多。其中,186914.7元医保基金,31287.29元患者自付费用。

事情曝光后,广大网友感叹,“书真不是白读的”。

如果患者不是科研工作者,不懂法律,没学过经济学,能分析出院方多收取费用吗?

让我们看看事情的经过,博士是怎么发现医院的猫腻的。

发现蛛丝马迹

博士的爸爸生前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于2022年3月19日因突发左侧肌体无力伴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往芜湖二院,诊断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最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4日凌晨去世,终年54岁。

爸爸一共在芜湖二院住院了117天,经历三次开颅手术,一直在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治疗,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家人无法陪护,也无法看到。

博士的姑妈是一名老会计,负责往医院的账上缴费。每次交完费用后,让护士打一个清单。累计到十几张单子后,就做了个Excel表,根据家医保目录和芜湖市医保支付的有关政策,推算出每天需要自费的大致比例。

在不需要透析时,博士爸爸在ICU维持治疗每天需自费1000元;在需要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情况下,每天需自费2000元。

在前两个月的时候,这种推算比较准确。到2022年6月14日开始,收费开始多了起来。有时护士上午打电话让缴费,交了费用后,下午打电话又说欠费。

博士的妈妈还听见,有些患者的家属和医院吵架,说多收了费用。

种种迹象,不能不让人多心。

博士在该院微信公众号上绑定了爸爸的身份证号、住院号和手机号。这样博士通过医院公众号可以查看有关的项目的收费情况。

2022年7月5日,博士通过公众号“住院一日清”看到有血透监测的收费条目。姑妈和妈妈(细节,两个人)询问主治医师,爸爸当天是否做血透,答复说没有。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医院多收了费用。

爸爸出院时,《费用明细清单》上胰岛素的总用量竟然高达138支,平均下来每天要用1.18支胰岛素,这明显与常识不符。博士爸爸在家时,一天最多用48个单位,而芜湖二院的一只是400单位。算下来,医院用量是家庭用量的10倍以上了。

在2022年7月12日、7月13日,也就是爸爸转院当日和次日,我们到芜湖二院复印并封存了全部病历资料,在与原件核对一致后,由院方加盖公章,符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之规定,于是后面对费用的核查就有了相关依据。

用知识打败魔法

先将纸质发票、明细单和“住院一日清”上的信息一一录入Excel中,在Excel里,我对每项治疗项目按照日期排序,做成了一个面板数据,先试着截取一段时间的治疗项目,利用统计软件来分析每个项目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上升快、波动大的时段和项目。

通过趋势图,我可以迅速发现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及关联项目,都不用做回归分析。其中,波动比较大的项目有血透、抗生素等。


名校博士用软件查出医院多收10万医疗费 - 天天要闻


定位到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后,再仔细对比医嘱、护理记录、费用清单三项资料记载的数量,很快便发现了其中不合理之处。

1.涉嫌虚构血透监测时间

《费用明细清单》上显示血透监测的总时间是697.5小时,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间则为433小时,只有做血液净化时才需要做血透监测,但我爸爸的血透监测时间竟然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间的1.6倍之多,多出的费用为10580元。

2.涉嫌虚构患者接受运动疗法

住院期间,《费用明细清单》显示他接受运动疗法231次,共11088元。换言之,爸爸住院117天,平均每天接受2次运动疗法,即便是2022年3月19日、4月6日以及4月7日手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危重状态等属于绝对康复禁忌的也没有例外,明显与事实不符。而且《病程记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上从未记载甚至提及任何康复项目。

3.涉嫌虚构肠内营养灌注次数

在ICU,爸爸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需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灌注,采用泵入方式。在住院的117天中,除去入院前3天未及肠内营养灌注、因消化道出血停用肠内营养灌注7天、出院1天,采用肠内营养灌注应有106天,发票记录显示爸爸共接受1083次肠内营养灌注,平均每天灌注次数达到10.21次。

爸爸每天接受肠内营养灌注次数达10次以上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根据《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肠内营养灌注次数为每日4-6次。

如果按每天最高灌注次数6次算,则芜湖二院该项收费超出23460元。如果按照每天灌注4次算,则芜湖二院该项收费超出31280元。

4.涉嫌串换药品

在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爸爸曾被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998元/支),共8支。该级抗生素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多粘(黏)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肾毒性报道较多,爸爸本来就有尿毒症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当时不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属于全自费药品,只有名称相似的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在该目录中。出院结算单上显示,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按照医保结算了15984元。

主张权利

博士对芜湖二院医疗费用的分析,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预估芜湖二院和医务人员骗取、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为此,患者家属和芜湖二院进行了三次交涉,前两次,院方表示要内部核查。第三次,干脆否定了家属的意见。

2023年7月,博士向国家医保局举报。2023年8月,安徽省医保局与芜湖市医保局对芜湖二院开展了检查。

2023年9月25日,芜湖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事务中心向博士送达《芜湖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线索处理结果告知书》,明确“医保部门追回186914.7元医保基金”,同时要求芜湖二院退还31287.29元患者自付费用。

目前芜湖市医保局处理是先按照《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对芜湖二院进行协议处理,该依据是部门规章。


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博士的知识面广,但是如果细心核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还是可以能发觉异常收费的情况。比如,胰岛素的使用、运动疗法、以及血透检测项目等。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运用法律的武器。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一到夏天,手上就长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一到夏天,手上就长透明小水泡

夏天来了,很多人手上会长一些透明的“小水泡”,虽然不疼,但是痒到让人怀疑人生,一不小心挠破后,里面会流出一些液体。这些既影响美观又奇痒无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么?
马上评|子宫肌瘤惊现男性患者,如此论文何以一路绿灯? - 天天要闻

马上评|子宫肌瘤惊现男性患者,如此论文何以一路绿灯?

涉事论文于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图/电子杂志截图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引发广泛关注。论文中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会患子宫肌瘤?该论文被指“过于离谱...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议是... - 天天要闻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议是...

谁懂啊!去日照玩了一趟,3天花了不到1000块。日照的景点多数都免费,只要提前做好攻略,真的很适合学生党穷游~景点也很集中,但是一些细节还是要注意。建议参考本攻略~去日照玩3天行程安排:Day1:万平口3号门-太公岛牡蛎公园-第三海水浴场-大泉沟渔港-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Day2:灯塔广场-巧克力渔家-日照科技馆-日照海洋公...
山大齐鲁医院回应“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论文 - 天天要闻

山大齐鲁医院回应“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论文

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被网友广泛议论。论文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宫肌瘤男性患者”引发质疑。据报道,上述论文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在线公开时间为...
本周三起沈阳连续三天有雨,气温再搭“过山车” - 天天要闻

本周三起沈阳连续三天有雨,气温再搭“过山车”

今天进入立夏节气象征着春天的告别与夏日的开启然而立夏并不等于入夏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为夏季开始所以沈阳离真正的夏天还需要等一段时间近日冷暖空气在天空下展开拉锯战把日子切成了色彩斑斓的调色盘明天沈城是多云有时晴的天
“不开绿灯”的麻医生和“仗义执言”的女护士 - 天天要闻

“不开绿灯”的麻医生和“仗义执言”的女护士

前两天我写“肖飞事件”后,原配谷医生的处境会如何?我收到了这样的一条评论: “请你不要补刀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肖飞也是北大医学部的高材生,也曾经拯救过很多病人,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