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2025年07月01日13:22:04 健康 1168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一个我们平常根本不会多想的生活习惯——打麻将。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动的老人。年纪到了七十多,有些人越打越精神,有些人却越打越退化。为什么?

我接触过不少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打麻将是他们生活中最规律的事情之一。有的每天固定时间坐下来四五个小时,风雨无阻。

你要说是图个乐子、锻炼脑子,这没错。但久而久之,我发现,这种看似“健康社交”的方式,其实对某些人来说,慢慢变成了一种“慢性消耗”。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先说最明显的一点,久坐不动。老人本身基础代谢率就低,血液循环也没年轻人那么通畅,有的老年人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结果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动弹,血压升高、血糖波动、下肢水肿,通通找上门。

有一位七十六岁的老先生,几年来每天晚饭后准点打麻将,后来查出来下肢静脉血栓,还是因为一次打牌时间太长,坐得腿都麻了才被家人发现送到医院。

久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不是小事。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基础病比较重的老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反而会加速问题的出现。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再说说用脑过度却缺乏休息的问题。很多人以为打麻将能锻炼大脑,防老年痴呆。理论上但你得看怎么打。打得有节制、每次控制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那自然好。

但现在很多老人打麻将不是“锻炼”,而是“沉迷”。一打就入迷,精神高度集中,输了还情绪激动,赢了也上头,心率上来了,血压也跟着往上飙。

应激激素长期升高,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反而是一种慢性损耗。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越是这样高强度的“娱乐”,越容易加速他们的认知退化。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我接诊过一个八十岁的阿姨,儿子带她来复查记忆力,说她最近变得特别健忘。我了解下来,她几乎每天都在打麻将,从下午两点一直打到晚上八点,连晚饭都是草草了事。

她的睡眠质量也很差,入睡困难,半夜醒来后还会回忆白天的牌局。睡眠不足对老年人来说杀伤力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尤其是深睡眠减少,直接影响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

除了身体和大脑上的影响,打麻将对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不小。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有些老人麻将桌上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输了就闹情绪,赢了也可能引起矛盾。尤其是那种“固定搭子”,一打十几年,关系特别微妙,吵了架又放不下,没麻将打又失落,形成了一个怪圈。

更让我担忧的是,有些老人把打麻将当成生活的全部。子女上班,老伴去世,生活中没有其他社交了,麻将桌成了唯一的“寄托”。

一旦身体不允许打了,或者搭子不在了,他们会非常失落,甚至陷入抑郁。这种社交依赖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风险。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也有正面的例子。有些老人打麻将很有节制,每次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定期休息、注意饮水、情绪稳定,反而成了一个社交小圈子,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但说实话,这样的老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一坐下就不知时间,一打起来就情绪激动,甚至影响饮食和睡眠。

我确实见过少数老人,打了一辈子麻将,到八十多岁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情绪稳定。

但这类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生活节律很好,每天按时锻炼、饮食规律、睡眠充足,麻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停,该休息。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但更多的老人,是在麻将桌上慢慢变得疲惫、焦虑、认知迟钝,甚至出现社交退缩、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不定等问题。一些家属会说,怎么感觉我爸最近变得脾气暴躁、记忆力差了,好像整个人都变了。很多时候问题就藏在那一张麻将桌上。

别忽视一个现实:打麻将虽然是社交活动,但它并不是认知训练的最佳方式

真正有益于老年人大脑健康的,是规律的作息、有氧运动、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认知挑战,比如阅读、写字、学习新的兴趣爱好。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大脑保持活力的方式。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而麻将,如果失去了节制和边界,反而会成为一种精神消耗和生理负担。有些老人到75岁以后,身体每况愈下,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睡眠紊乱,其实都和长期沉迷麻将有关。

我不是反对打麻将,它确实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也很有社交意义的活动。但关键是怎么打、打多久、和谁打、打完之后怎么休息。就像吃饭一样,吃对了是营养,吃错了是负担。

有时候,我会和一些病人聊天,说你打麻将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晚上会睡不着?有没有发现最近记性变差、做事容易急躁、腿脚更容易肿胀?他们往往一愣,然后点头。很多问题,就是这么慢慢积出来的。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长期打麻将,不妨从旁观察一下,看他们是不是越来越依赖麻将来填补内心空虚?是不是越来越不愿意运动或者参加其他活动?是不是越来越失眠、健忘、情绪起伏大?这些信号都不能忽视。

我们当然希望老人晚年生活丰富、有趣,但健康的老年生活,是多维度的,不只是靠麻将支撑起来的。要有运动、有社交、有认知、有情绪的平衡。

如果你已经七十五岁,或者家里有这样的老人,不妨重新审视一下麻将在生活里的角色。不是不打,而是要打得有度、打得健康、打得开心。别让一张麻将桌,偷走了你原本可以更健康、更自在的晚年。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情绪稳定、认知锻炼,这一整套组合拳,比任何一种“单一的娱乐方式”都来得更长久、更实在。

参考文献:

[1]黄玉蓉,宋洁,戴艳,等.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3665-3669.

[2]李文静,张丽,贺玉芳.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参与度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38(02):112-116.

[3]吴建华,刘晓琴.打麻将行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0):755-758.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 天天要闻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显示,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且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和住院负担。痛风在国人中发病率不低,且湖南、广西柳州最高。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该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万30~79岁成年人数据,测量...
一文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类型 - 天天要闻

一文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类型

脑炎是指脑实质炎性反应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脑炎的经典病理改变以灰质的神经元受累为主,嗜神经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经抗体对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一定选择性,但白质髓鞘、脑膜与血管也可受累。根据病因可将脑炎分为感染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两大类。感染性脑炎相关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其中各种嗜神经病毒是感染性脑炎最主...
EHA速递:初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全球首项BTK抑制剂vs来那度胺对比研究 - 天天要闻

EHA速递:初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全球首项BTK抑制剂vs来那度胺对比研究

宣武医院孙婉玲团队联手北京协和医院张炎团队在EHA2025大会发布初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全球首项BTK抑制剂vs 来那度胺对比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孙婉玲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张炎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REDEFINING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NEWLY DIAGNOSED PRI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