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拉开帷幕,惠及全国超过1.47亿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尽管今年调整通知的发布时间相较往年(如2024年于6月17日发布)有所延后,但据人社部门权威信息及历史执行惯例,这丝毫不影响养老金增额自2025年1月1日起计算,并将在后续月份进行一次性补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21连涨”的普惠性调整中,高龄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较高者以及工龄(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这三类群体,有望获得相对更大幅度的增长。我将详细解析其中缘由。

第一、高龄退休老人:多重倾斜,年龄越大优势越显
高龄退休人员无疑是此轮养老金调整中的重点关怀对象,其优势体现在制度设计的双重保障上:
养老金调整中的“高龄倾斜”: 这是养老金“定额+挂钩+倾斜”三结合调整办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份方案普遍设置年龄阶梯:
70周岁及以上:迈入享受倾斜调整的首个门槛,获得基础性高龄增发。
75周岁及以上:通常进入更高的增发档次,每月增加金额更多。
80周岁及以上:再上一个台阶,享受更大力度的倾斜。
特殊高寿(如广东百岁老人):部分省份对极高龄老人(如100周岁以上)有额外特别优待,例如广东省对百岁老人每月额外增加200元。年龄越大,在养老金调整中获得的倾斜金额通常越高,这是对长寿老人生活成本上升的切实补偿。
叠加高龄津贴: 除养老金调整倾斜外,高龄老人(通常80周岁及以上,部分地区放宽至70周岁)还能额外领取由民政部门发放的高龄津贴。
这笔津贴独立于养老金之外,即使没有养老金也能申领。其标准各地不一,但每月普遍不低于100元,是实实在在的额外福利。高龄津贴与养老金中的高龄倾斜调整并行不悖,共同为高龄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第二、养老金待遇水平高的退休人员:挂钩调整下的“强者恒强”
养老金调整中的挂钩调整部分,是“多缴多得”原则在待遇调整阶段的延续,这使得退休时养老金基数高的群体在每年的调整中持续受益。
挂钩比例的作用: 挂钩调整通常包含与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的部分。假设某省方案规定挂钩比例为1%:
一位月养老金为1000元的退休人员,此部分增加额为:1000元 * 1% = 10元。
而另一位月养老金为5000元的退休人员,此部分增加额为:5000元 * 1% = 50元。
绝对差距的拉大: 仅此一项,两者在本次调整中的差距就相差4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多年的挂钩调整,初始养老金水平的差异会被持续放大。因此,在退休时拥有较高养老金基数的退休人员(通常是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或具有特定职称/职务等因素),在每年的调整中,其增长金额的绝对值优势会更为明显,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

第三、工龄(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阶梯挂钩,长缴真能多得
对于许多企业退休人员而言,可能退休时养老金绝对值不算特别高,但如果拥有超长的工龄(即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他们在养老金调整中同样能占据显著优势,这得益于挂钩调整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与缴费年限挂钩。
阶梯式累进激励: 绝大多数省份在计算缴费年限挂钩调整时,采用“分段计算、累加增发”的阶梯式办法。
常见的分段模式例如:
缴费年限 ≤ 15年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X元。
15年 < 缴费年限 ≤ 25年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Y元 (Y > X)。
25年 < 缴费年限 ≤ 35年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Z元 (Z > Y)。
缴费年限 > 35年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W元 (W > Z)。
长缴优势凸显: 在这种设计下,缴费年限不仅看总量,更看重超过基础年限(如15年)后的部分。

例如,一位有35年工龄的退休人员:
其前15年按较低标准(X元/年)增加。
中间10年(16-25年)按较高标准(Y元/年)增加。
后10年(26-35年)按更高标准(Z元/年)增加。
其总和将显著高于一位仅有20年工龄(15年X元 + 5年Y元)的退休人员。
拥有40年工龄者,其超过35年的部分还能享受最高档(W元/年)的增发。因此,工龄越长,尤其是超过25年、35年等关键节点后,挂钩调整增加的金额会加速提升,充分体现“长缴多得”的激励导向。

结语
2025年养老金“21连涨”的列车已经启动,1.47亿退休人员的“钱袋子”即将迎来新一轮充实。
在此过程中,7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退休老人凭借年龄倾斜及高龄津贴的双重利好,养老金基数高的退休人员受益于挂钩比例带来的绝对增长优势,以及工龄(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依靠阶梯式挂钩调整的累进激励,成为了此轮调整中相对涨得更多的三类“有福之人”。
广大退休人员需知,最终的调整金额是定额部分、挂钩部分(与养老金水平挂钩+与缴费年限挂钩)、倾斜部分(高龄倾斜等)三者相加的结果。

具体到个人的增额多少,将严格依据您所在省份最终公布的调整实施细则执行(各省方案预计近期将陆续公布并启动补发)。请耐心等待并关注当地人社部门的官方通知,届时即可清晰了解您在此次“21连涨”中具体能受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