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盛夏时节的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走进村口的次央家庭旅馆,迎面而来的是红艳艳的车厘子沉甸甸地压弯枝头,次央从果园里探出头热情地招呼着,“随便摘,尝尝我们的车厘子甜不甜!”

“游客来村里看看桃花,尝几颗车厘子,也算是我们尽地主之谊。”次央说。每年桃花节期间,嘎拉村家家户户都参与接待游客。夏天来住宿的游客,次央也大方地邀请他们进果园里品尝车厘子,感受这份来自嘎拉村的“甜”。
“现在,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响,有好多市民、游客来这里体验采摘。我家有8棵车厘子树,去年结的果子卖了4000元左右。”次央家除了传统种植、养殖和家庭旅馆、庭院经济外,还有她的丈夫参加村里运输队带来的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去年这些收入和分红加起来,我们家有18万元收益。”次央介绍说。
嘎拉村一共33户村民,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而这些,离不开大家对村子的爱护,对生态的保护。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介绍,现在,村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建设农业综合体等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现在的好日子,是总书记和党中央给的,是好环境好生态带来的,是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我们一起造就的。我家大门常打开,热忱欢迎所有来嘎拉村的客人。”次央说。
和次央家的家庭旅馆一样,嘎拉村的其他村民家,敞开的门如同好客的怀抱,欢迎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游客。
广东姑娘在村里小跑着避雨,倚着家门的“莫啦”(老奶奶)会招着手请她来家里避雨。临走时,她不仅被香甜的酥油茶暖了身,还被邀请参加晚上的锅庄。上海小伙背着相机穿梭在村落,村民们也会大方地打开自家大门,邀请他进屋做客。离开时,相机里塞满了“故事”,兜里揣满了水果,还被村民招呼着“下次再来”。游客们惊叹于村民的好客,而情谊在你来我往中生长,如同尼洋河的水潺潺不息。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