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为中国式现代化铸魂育人

2024年07月30日08:40:27 历史 2255

红色文物为中国式现代化铸魂育人 - 天天要闻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昨天,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

103年前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眼下,专家学者汇聚于此,交流探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将“精神之源”转化为“动力之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首次列入中央如此重要的决定。”在与会专家看来:用好用活红色文物,不只是修缮,也不仅限于开展研学、开发文创。革命文物工作的核心和要义是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思想内涵和当代意义,让其所承载的精神入脑入心,为中国式现代化铸魂育人。

具象小切口讲述伟大精神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在一次回家乡的偶然机会中,了解到山东莱芜有一位革命火种播撒者——刘仲莹。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莱芜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刘仲莹北上南下,变卖田产充作活动经费,冒着反动军警层层盘查的危险,急切寻找上级党组织。在九死一生仍一无所获后,他步行千里赶回莱芜,成立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

“刘仲莹去世时年仅27岁,留下的史料也屈指可数。”回上海后,李冉与团队奔忙起来:梳理刘仲莹的革命故事,并将其转化为文艺作品,创作出剧本、歌曲,还有排演话剧、创作电影的计划。他们还围绕这一革命人物建成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刘仲莹“大思政课”建设联盟,莱芜第一次办起了全国性的学术论坛——“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

当天,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发布的重点课题“尺素传真情 家书映初心——周恩来邓颖超家书研究”亦想找寻这样的小切口。课题基于周恩来总理侄孙女周蓉提供的珍贵家书,研究、深挖其背后的精神养料。“我们将通过‘大思政课’教材的编辑、短视频的传播,各方力量参与,更立体丰满地呈现研究成果。”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说,只有大家共享、共育,才能真正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平衡好政治性与趣味性。

连接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在井冈山,小学生能开口讲红色故事,这得益于井冈山网络课堂与100余家中小学互联互通;重庆红岩“让烈士回家”活动,走进复旦大学校园,青年学子讲述红岩英烈故事、演出《红岩魂》话剧;在韶山,思政课以韶山革命纪念地红色景点为课堂,探索教、学、研、旅相结合,让参与者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力量……

一方面,把青少年请进纪念馆、博物馆;另一方面,馆方校方精准对接,为青少年研学、教育搭建平台。做了几年馆校融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也摸索出一些门道:“大思政课就得抓小抓早,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有天然的内在本质逻辑联系。”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展示传承处处长吴寒说,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2022年,国家文物局从全国遴选出100家纪念馆、博物馆,列入“大思政课”首批实践教育教学基地。“两年来,馆方校方合作全面加强,长效机制初步形成,革命场馆的优秀实践成果日益成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重要补充。”

他认为,下一步方向是精准化建设——梳理文物资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推出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成果,充实思政课程内容。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同样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必须要回应当代青年在思想价值等领域的迷茫,并且提供走出迷茫的力量。”大思政课就是要打通课堂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关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沿,以全新方式介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实现两者的贯通交融。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图:袁婧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