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2025年07月02日13:13:03 历史 1994

李渊,566年出生在甘肃秦安,家里是北周的贵族,祖上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爹李昞当过大官,他七岁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年轻时,他文武双全,会骑马射箭,脑子也灵活。后来在隋朝混得不错,当过好几个地方的刺史,还管过宫廷禁卫,积累了不少经验。

617年,他瞅准隋朝要完蛋的机会,在太原起兵,带着儿子李世民等人打下长安,618年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唐朝。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闻

他在位八年,干了不少大事,比如派李世民平定各地势力,搞均田制、调整税收,还定了新律法,为唐朝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不过,他晚年赶上儿子们争权,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斗得不可开交。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得李渊没办法,三天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三个月后退位,自己当了太上皇。

从此,李渊的政治生涯算是彻底结束了。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闻

李渊退位时才60岁,按理说当太上皇还能享享清福。可现实是,他的生活从皇帝的高光时刻直接跌到谷底。刚退位那会儿,他住在太极宫,名义上是太上皇,身边还有不少宫女和侍从,日子看着还行。但李世民上台后,慢慢就变了味儿。

贞观二年(628年),长安闹旱灾,庄稼死光,百姓饿肚子。李世民为了省钱,也为了做做样子,下令裁减宫廷开支。太极宫首当其冲,李渊身边的几千宫女直接被遣散。诏书里说得很漂亮:“宫女太多,关在宫里怪可怜的,放她们出去嫁人吧。”

可对李渊来说,这事儿一点不漂亮。以前他起床有人端水,吃饭有人伺候,现在全没了。自己动手洗脸,吃饭也只有粗粮和凉汤,生活质量直接崩盘。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闻

这还不算完,遣散宫女不光是生活上的打击,更是面子上的羞辱。堂堂开国皇帝,退位没几年就被儿子这么“精简”掉身边人,搁谁身上不憋屈?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又下令把李渊从太极宫迁到大安宫。这地方原来是李世民当秦王时的府邸,当初建得就马马虎虎,墙破屋旧,跟太极宫的豪华没法比。

搬过去后,李渊住的环境更差了。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喘不过气,屋顶还漏水,炭火都不够用。堂堂太上皇,日子过得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人家有家人陪着。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闻

李渊退位后,精神上也挺孤单,原本有个老朋友裴寂能陪他聊聊。可李世民看不惯这事儿,贞观三年找了个理由——说裴寂跟僧人法雅走得太近——把他贬了官,还流放到静州。从那以后,李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贞观六年(632年),大臣马周上书说大安宫太破,跟太上皇身份不符,建议修一修。李世民批了,但修得不多,屋顶补了点,墙刷了刷,条件还是差。

贞观八年(634年),他还请李渊去两仪殿参加宴会,跟西突厥使者一起吃饭,表面上挺热闹。可宴会完了,李渊还是得回大安宫,孤零零一个人,没啥实际改变。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闻

搬到大安宫后,李渊的身体越来越不行。贞观九年(635年)初,他得了风疾,咳嗽老不好,腿也肿,走路都费劲。宫里的人伺候得不好,药都送不及时,御医来了也晚了。

贞观九年五月初六,李渊在大安宫去世,享年69岁。

死的时候没啥大动静,宫里人发现他已经没气了,手里还攥着个空酒杯。消息传到李世民那儿,他下令厚葬,追谥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陕西三原的献陵。葬礼办得挺隆重,可这热闹跟他生前的冷清一比,反倒更显得讽刺。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的宫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李渊 - 故宫博物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 天天要闻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7月1日,记者从贵林社工作人员获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万新明先生(艺名“小筱贵林”)于2025年7月1日18时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 天天要闻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中国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学在1898至1912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