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10日,小平同志在内参上看到了,张学良夫妇前往美国探亲的消息后,当即给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打电话说:“我看,我们应该重视这个事情,开个会讨论一下。”
随后又给邓颖超亲自致电,让她给张学良写一封信,之后又向中央做出了迎接张学良回归的具体指示。小平同志思虑良久,派出了身体硬朗的开国上将吕正操作为特使去劝说张学良,起初张学良和吕正操约法三章,答应会回国,然而之后张学良隐居在台北。
95年又移居夏威夷,终其一生没有踏上祖国的土地。
张学良
为什么张学良已经约法三章,答应好了回国,却终其一生没有回国?是什么阻拦了张学良的回国?中央又为什么派出吕正操上将作为特使劝说张学良?
深情厚谊
中央之所以让吕正操将军作为特使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因为吕正操和张学良是老乡,都是辽宁海城人,此外张学良是吕正操的老师老上司,两人亦师亦友。
吕正操出生时,正值日俄大战时,清廷无力掌握东北,东北一片混乱,日本人肆虐东北,土匪又残害百姓,东北民不聊生,贫苦农民出生的吕正操,少年时期一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却对日本人痛很异常。
东北军时期的吕正操
1922年,16岁的吕正操实在过不下去了,参加了东北军,成为张学良卫队旅的一名小兵,此时的张学良早就从讲武堂毕业了,而且成为了一人之下的少帅。按说两人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但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偶然。
1923年一次张学良视察部队,发现了吕正操,得知他能写一笔好字,就心血来潮召见了他。见面后发现吕正操仪表堂堂,名字很好,深谈之后,张学良知道了吕正操是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操的军人,而且吕正操也是海城人,是老乡,最重要的是他认为吕正操是个人才。
于是就送吕正操去讲武堂学习,可以说张学良对吕正操是有知遇之恩的,吕正操将军未来成就,和讲武堂的这段履历是分不开的,毕业之后,吕正操来到张学良身边当了副官,被张学良引为心腹。
青年张学良
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北军大帅,接管讲武堂,成为校长。同时作为心腹副官的吕正操也被张学良放出去执掌兵权。1932年被张学良提拔为团长,之后参加了热河抗战和多次抗击日寇的战争。
1936年9月,西安事变前,被张学良调到大帅府工作,之后参加了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由此可见吕正操多么得张学良的信任。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顾下属的反对,执意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软禁,之后就是长达54年的幽禁岁月。
幽禁中的张学良
而吕正操将军在二二事件后回到自己的部队,接受共产党的改编,1937年5月,加入共产党,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建国后担任铁道部部长多年,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80年代,两岸局势缓和后,时任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多次给张学良带口信,可见几十年未见,他依旧惦念着他的老长官老朋友。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也给吕正操带来了张学良的口信。张学良说在大陆最惦念的就是他和万毅两人。
吕正操多次托张闾蘅给张学良捎口信,说只要张学良愿意回来,无论如何都要和他见面。直到1990年,张学良被释放,恢复自由后才找到机会。所以当小平同志托他去劝张学良回大陆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八路军时期的吕正操
1936年二人分别时,张学良36岁,吕正操33岁,55年过去了,二人都已年过花甲。
约法三章、答应归国
1991年5月29日,纽约曼哈顿,贝祖贻夫人蒋士云家,张学良早已打扮利亮站在门口,他在迎接什么人吗?是的,这个人是我党特使吕正操上将,也是张学良的老部下老友老乡。
不一会,载着吕正操的轿车停在了门口,吕正操看着站在门口的张学良,赶紧下车,阔别半个多世纪,两位老人激动地握着手,相顾无言,只是默默流泪,稍后张学良开口:“半个世纪未见,你老了。”
吕正操和张学良
吕正操也感叹到:“老师,你也老了。今天来是作为我党特使恭祝老师91岁大寿,此外还有我党邓颖超同志的亲笔信。”
张学良说:“先进来吧,在门口不方便。”随后几人在客厅坐下,吕正操当即拿出了邓颖超的亲笔信,这是邓颖超给张学良的第二封信,去年邓颖超就给张学良发来贺寿电,被张学良命人抄成大字,挂在台北园山饭店昆仑厅中,当时中外记者纷纷称奇。
邓颖超
当即,张学良拆开信封,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
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 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春祺!邓颖超,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日
周恩来和邓颖超
张学良看后非常激动,连续看了两遍,随后对吕正操说到:“感谢贵党的挂念,早先我和周恩来先生就一见如故,没想到会幽禁半生,张学良何德何能得到周先生如此挂念。我早就想回祖国看望,但是现在时机不行,一旦我回大陆,必将引起大陆和台湾的争执,我不想因为我搞的政治不宁,也不愿再给国家添麻烦。这样我给颖超大姐回一封信。”
邓颖超
随后张学良找来信纸,上边写上:
周夫人颖超大姐惠鉴:正操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敬请大姐代向中枢诸公致敬。另转请正操转陈愚见。
肃此,敬颂夏安张学良顿首,再拜,六月二日
吕正操和张学良
随后张学良和吕正操开始了详谈,他们谈东北,谈祖国的变化,谈张作霖,谈到了祖国统一大业,谈到了一国两制,对此张学良非常同意大陆的主张,并表示到:“虽然我张学良90多岁了,但是也愿意为祖国奔走,如有需要的地方,张学良愿略进绵薄之力。”
最后,二人不可避免谈到了回归祖国,张学良沉吟了一会说:“回国可以,但我们有言在先,不要恭维,不要欢迎,不见记者。”听到这样的要求后,吕正操哈哈一笑说:“好,我代表我党同意了。”
然而约法三章后,我党为张学良回国做出各项准备工作后,却再无下文,难道是张学良敷衍吕正操,他不想回大陆?
晚年张学良
那也不至于,为什么?
1990年6月3日,台北园山饭店昆仑厅,高朋满座,冠盖云集,国民党政要健在的元老纷纷出现,是哪个要人举办宴会?没错,是国民党元老张群为老友,刚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举办90岁生日宴会。
张学良颇为激动:“我张学良何德何能,能得诸位亲友如此劳师动众为我过寿,我有什么寿可过的,我没想到能活到90,我真是虚度了90,我愧对国家,愧对民族,我是个罪人……”
张学良的后方是大字书写的一段话,上边写着:我和同辈朋友们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长寿健康,并盼再度聚首,以慰故人之思耳,邓颖超。
张学良和张群
没错这是张学良收到邓颖超的贺电后,特意命人抄写下来,悬挂在会场正中央。
1991年,台北桃园机场,张学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很想念东北老家,我想回东北给父亲扫墓。”之后登上前往纽约的飞机。
如果张学良不想回祖国,那么他应该对大陆方面是避而远之才是,为什么会如此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亲近大陆?那么,到底为什么,张学良至死都没有踏上大陆?
张学良
不回祖国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是赵一荻阻挠张学良回国,因为赵一荻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希望张学良回到祖国,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
张学良夫妇1991年3月从桃园机场出发时,张学良曾公开表示,不排除回东北定居的打算,但是3个月后,张学良夫妇就在台湾过起了深入浅出的隐居生活。在此期间,赵一荻多次对外表示反对张学良回大陆,难道赵一荻真的对大陆无情?
中年张学良和赵一荻
要知道赵一荻自1929年3月私奔张学良后,就被其父亲逐出宗族,登报断绝关系,但是血缘关系不是说断就断的,1946年10月,张学良夫妇被送往台湾。之后三十多年间,赵一荻就和家人断绝了往来。
等到80年代,两岸可以通书信后,才渐渐恢复了联系,但并不表示,赵一荻不想念家人。
1990年张学良夫妇获得自由后,赵一荻收到大陆侄女的来信,当得知三嫂还健在的时候,她很高兴。
晚年张学良和赵一荻
在回信中说道,父母、兄弟姐妹全都不在,我在台湾幽禁期间,都是三嫂为父母养老送终的,而我这个女儿却没有在父母面前尽一天孝,我愧对父母。在信中她还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半个世纪了,真期望早日回大陆和你们团聚。
由此可见,赵一荻对大陆和亲人是有感情的,并不是铁石心肠,她之所以在公开场合反对张学良回国,最大的可能是时局所迫,不想让张学良再遭遇麻烦。
因此并不是赵一荻阻挠张学良回国,那么是因为疾病导致的?
张学良
张学良虽然在幽禁期间养尊处优,但是护卫、医生、保姆并没有亏待他,而且张学良喜爱运动,打篮球、打网球、游泳等,加上张学良心态好,所有才能长命百岁。
但是张学良在长达54年的幽禁中,曾多次身患重病病危。尤其是1993年隐居台湾期间,身患急性脑水肿,突然猝倒送到医院抢救,幸亏家人送医及时,之后在重病监护室多日,才康复出院。
1992年1月,张学良被诊断出患有骨刺,当时不算严重,但是却严重影响张学良的行动,尤其是对于一个92岁的老人来说,1995年移居夏威夷后,张学良和赵一荻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
晚年张学良夫妇
晚年的张学良身患多种疾病,赵一荻也是如此,而且住院成了家常便饭,张学良的骨刺也愈发严重,甚至发展到连走路都要坐轮椅,坐飞机长途跋涉对于一个坐轮椅的九旬老人确实有点残忍。
疾病或许是张学良没有回国的一方面原因,但是绝对不是主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执政党国民党右派的迫害,这个传统来源于蒋介石,在蒋介石看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挽救了共产党,如果没西安事变,或许他在1937年就可以剿灭红军了,当然这是蒋介石一厢情愿的想法。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
张学良兵谏蒋介石,将蒋介石逼迫到狼狈独自一人奔逃,之后更是被张学良囚禁13天。在蒋介石看来是奇耻大辱,他怎能不报此仇,所以他在张学良送他回南京后,就囚禁了他,更是多次想杀掉张学良,幸好有宋美龄的庇护,张学良才保住了性命。
至于另外一个人杨虎城将军则在抗战爆发后,全家在南昌被国民党特务抓捕,1949年国民党西南大溃逃时,将杨虎城全家残忍杀害。
所以西安事变成了老蒋心中迈不过去的坎,哪怕1975年去世,也嘱咐蒋经国一定要囚禁张学良,不能放虎归山。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在国民党众多元老的呼吁中,迫于形式,李登辉释放了张学良。
囚禁中的张学良夫妇
当然李登辉给予张学良的自由是有限的,仅限于台湾和美国之间,没有前往大陆的选项,张学良被释放后,多次在公开场合亲近大陆,也表示想回东北老家看看,这样的举动在李登辉看来就是背叛。
张学良1991年6月回到台湾后,被李登辉叫到身边,据张学良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李登辉这么说的:“我对你不薄呀,为什么你还要背着我搞这一套呢?我这么信任你,你怎么可以背地里搞这种名堂。难道你还要搞个西安事变或台北事变吗?”
言外之意就是,你还想回大陆投靠共产党?
移居夏威夷的张学良
于是张学良夫妇就又过上了隐居生活,直到1995年,张学良明确表示要移民夏威夷,才被国民党当局放行。半个多世纪的监视幽禁,国民党对张学良的精神压迫太过巨大,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张学良选择了移民夏威夷,至死没有返回大陆。
1995年,张学良将自己的遗产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各种机密信件文件资料,其中牵扯多少国民党机密可想而知,而国民党为了断绝张学良回大陆的可能性,大肆抹黑张学良,以至于现在大陆人只知道张学良宁愿将遗产捐给美国,也不愿捐给祖国。
张学良夫妇之墓
当然张学良没有回到祖国,也有他愧对东北百姓的缘故,九一八是所有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国耻和伤痛,不抵抗丢掉东北,确实是张学良愧对东北百姓。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毁誉参半,九一八不抵抗是过,发动西安事变是功,爱国将军是对张学良一生最大的褒奖,至于其身后名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