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天,在湖南省衡南县的一条乡道上,几名穿着政府工作人员制服的人,搀扶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路上缓缓地行走着。
这条路不长,但是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却似乎有千里万里,而且是既熟悉却又陌生。
这位老人名叫谢春生,是一位台湾老兵。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回大陆探亲了,只是之前两次,他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家。
这一次重回大陆,谢春生知道,这很可能是自己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回来了,因为他自己的年纪,也已经86岁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大陆以后,谢春生找到了相关部门,请求他们帮忙寻找一下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他们已经足足分别了71年了。
所幸的是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谢春生这一次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家。让他无比激动的是,自己106岁的老母亲还在人世。
15岁从军
1922年,谢春生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童年的记忆中,谢春生唯独对贫穷和饥饿印象最深。
由于贫困,所以在谢春生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在家里干农活了,帮助母亲播种撒肥,帮助父亲拾柴放牛……
稍微大一点后,谢春生又开始给地主家打短工,放牛养羊。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他幼小的背影。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本鬼子的铁蹄踏上了湖南地界,谢春生所在的小山村也没能幸免,当地的老百姓们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15岁的谢春生,目睹了很多鬼子的暴行,他的内心深处也萌生了抗击日寇的念头。
刚开始的时候,只要鬼子一进村,父亲就让谢春生和母亲、妹妹躲在地窖之中,自己则留在外面和鬼子周旋。
每当鬼子走后,父亲就教育他,一定要做一个男子汉,以后要保护好自己的妈妈和妹妹。谢春生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直到那一天,鬼子又像往常一样来扫荡。谢春生和母亲、妹妹躲在地窖里,却听到了外面传来阵阵打斗声。
谢春生打算爬出去,却被母亲死死地拽住了手臂。母亲趴在门缝上看了一会儿,确认外面没人了就爬了出去。
随着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传来,谢春生和妹妹赶紧钻出了地窖。
父亲的惨死,那一刻击透了谢春生的心灵,他紧握的拳头,被指甲刺伤了手掌都没有感觉。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谢春生的母亲只能带着一双儿女开始逃难,他们一边乞讨,一边试图找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
逃难的路上,谢春生看到了无数的中国同胞惨死,他对日本鬼子的痛恨,已经达到了一个爆发的边缘。
不久之后,谢春生看到了国民党军队在征兵,于是他也报名参加了军队,决定上阵杀敌,为父报仇。
然而,母亲已经失去了丈夫,如今唯一的儿子又要去参军,战争年代生死只在一瞬间,所以她是死活都不同意。
夜晚,谢春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闭上眼全是村庄那些充满血迹的屋子和父亲惨死的样子,他更加地想参军了。
没有办法的谢春生,开始努力做母亲的思想工作,他说国难当前,自己应该投身军队,为国尽忠。
就这样,母亲还是拗不过谢春生的想法,不得不含泪送他去了部队。
在新兵营待了半个多月,谢春生开始踏上了战场,他一边跟随老兵冲锋陷阵,一边学习着战斗经验。
上海保卫战打响以后,谢春生也跟随着大部队奔赴前线。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谢春生真正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他来不及害怕,只能迅速成长起来。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后,由于武器装备的差异,阵地丢失了。
直到后来,谢春生曾回忆道:“当时长官非常的生气,下令当天晚上就必须夺回阵地。”
第二天凌晨4点钟,谢春生和战友们悄悄地摸上了山头,经历了长达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最终于上午9点,成功夺回了阵地。
然而,这场战斗的激烈,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谢春生所在的团部减员一大半,剩下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势。
从1937年到1945年,整整八年的时间,谢春生一共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
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结束。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谢春生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此时他已经准备好了,打算回到老家去寻找亲人。
然而不久之后内战爆发了,谢春生想走都走不了,因为逃跑被发现的话,等待他的就是被军法处置。
内战结束后,蒋介石退守台湾,也带走了不少国民党的军队。作为军队的一员,谢春生也去了台湾,从此以后他和自己亲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蒋介石
刚开始的时候,谢春生以为不久以后就能回来,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是几十年,家的记忆也是越来越模糊。
一别71年
曾经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在岁月的流逝下,最终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但是谢春生渴望回家的念头,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到达台湾以后,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谢春生没法给家里写信。他也只能听从安排,在当地娶妻生子。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关系开始缓解,谢春生带着激动的心情,终于踏上了寻亲的道路。
然而几十年万物更替,昔日的泥土瓦房也全部变成了高楼大厦,谢春生的寻亲之路,走的是无比的艰难。
当时,谢春生也曾想过,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母亲是否还活着?但是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到亲人,再见母亲一面,诉说自己的不孝。
直到2008年,已经86岁的谢春生,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他几经周折,决定再去一次家乡,而这也许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寻亲了。
也许是上天不负苦心人,这一次还真被谢春生找到了,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之下,谢春生得知自己的母亲还在世。
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谢春生终于回到了阔别近71年的家乡。
此时的王秀英已经是106岁的高龄,平常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但是她还保留着最后一丝清醒,坚信儿子肯定会回来。
长达71年的时间里,王秀英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院门口的小板凳上,默默地等待着儿子,有时候甚至一坐就是一天。
此时此刻,当谢春生看到了躺在床上的母亲,他泪如雨下,一下子就跪在了床头呼喊道:“妈妈,您睁开眼看看我,你的春生回来了……”
也许是听到了儿子的呼喊,已经弥留之际的王秀英,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嘴唇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些什么?
被儿子紧握着的手,似乎也有了一些力气。但是由于年纪太大了,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她最后还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浑浊的泪水流了下来。
相信在听到儿子呼喊的时候,这位母亲的内心是满足的,毕竟在有生之年,她还是见到了儿子一面。
然而对于谢春生来说,这个结果又是残酷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但是却没能多陪伴她一段时间。
时隔71年,这对母子终于再度相见,在场之人看到这一幕,无不动容落泪,而王秀英在心中的牵挂放下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写在最后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这是作家余光中1971年在台湾写下的,这一年也是余光中离开家乡的第20个年头。
而在看到此诗之时,那么多的台湾老兵们无不落泪,他们的乡愁,亦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啊!
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而遭遇战争以后,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无辜的老百姓了。试想如果没有那场战争,谢春生的悲剧也就不会上演了。
我们只希望在未来,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要再有战争,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所有的儿女都能承欢在父母膝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