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食里·无肉不欢》
,快手编辑部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21位快手美食创作者,起锅热饭,烧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菜。
小时候吃过的东西是最好吃的。它们珍藏着我们无忧的愉悦时光,储存着亲友质朴的爱与关怀,镌刻着时光发酵后闪光的瞬间和一路走来人生授予的成长勋章。和家人一起吃的东西是最好吃的。那是奶奶或外婆藏在碗底的肉块,是妈妈在厨房里施魔法般变出的美食,是赶了很久的路回家后一桌让人垂涎的家常菜。
城市里有便捷的快餐,有林立的餐厅,有值得打卡推荐的美食,而乡野中,有新生的嫩笋,有松柏枝熏出的腊肉,有满山跑的肉质鲜美的家禽……从南到北,到食材最近的地方去,寻找钟情的美味。这美味,充满爱,充满期待,让人觉得踏实,四处漂泊的人仿佛回到了港湾,悬着的心似乎找到了归处。
本书集结了21位美食创作者的美食故事,好好吃饭,认真生活,怀抱平常心,勤恳努力,用记录、分享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这就是他们朴素而珍贵的生活哲学。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获得味蕾的享受,也获得情感的慰藉。正如汪曾祺所言,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内文选读:
序
快手科技副总裁 陈思诺
短视频和直播时代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变“薄”了。小屏幕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滚烫鲜活的日常拓宽了我们对远方的想象。
作为全国头部的短视频和直播社区之一,快手提供了丰富多元、包罗万象的内容,这些内容呈现了一种质朴的、接地气的真实生活,使我们通过快手看到了乡村美食的野趣,看到了群众体育的村潮,看到了平凡日常的温暖,还看到了许多充满生命力的普通的快手创作者。
民以食为天。在本书中,我们就以美食为线索,和快手上的美食创作者聊聊天,了解他们记忆里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一道肉菜。他们中不乏美食自媒体界的“顶流”,比如在各平台上粉丝均超千万的潘姥姥。年过六旬的她最忘不了的美食还是年少时哥哥煮的金寨吊锅。他们中也有像向小荡、红红这样刚起步的美食创作达人。由于爱吃、懂吃,他们便随手在快手上分享家常菜,却收获了几十万粉丝的关注和点赞,让自己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
在这些美食创作者的故事里,打动人心的不仅是食物丰富的滋味,更是背后的情意。
这些故事里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拥有 1400 万粉丝的“农村会姐”拍美食短视频的初衷竟十分简单,只是记录3个孩子成长的点滴日常,她希望他们长大后再看到这些画面时能记起妈妈是怎么腌肉、揉面团的。
这些故事里有小辈用满桌美食对长辈给予的毫无保留的爱的回应。“00 后”美食创作者“钞可爱”在见识了大都市的精彩之后,甘愿回到小山村,陪伴爷爷过起了每天撵鸡撵鸭的山居生活,对她来说,幸福不过是复刻一碗爷爷最拿手的四川自贡冷吃兔当下酒菜。
一道菜也会成为爱情故事的注脚。“乡野丽江娇子”第一次吃到丽江腊排骨还是在和现在的丈夫第一次约会时,那是在大学小吃街上的一家不知名的饭馆里,后来这道菜成了他们婚后餐桌上的“常客”。
不少中国人都有些含蓄,只有在围坐一桌吃饭时才会吐露半分情感。这些做法各异的肉菜背后,有人们对情感的珍重和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美食也拨动了人们命运的齿轮。有的美食创作者尝试发表美食短视频的起因是,线下店铺经营不善,日子捉襟见肘,总要想点别的出路。他们想到自己爱吃也爱捣鼓吃,就尝试着和屏幕对面的网友分享自己店铺或餐桌上的每一道菜,没想到却做出了名堂,收获了不少粉丝的支持,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就像美食创作者“条件有限”说的,他曾经每天进电子厂,在流水线上工作,下班就回家吃饭、睡觉,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平淡如水,没有奔头,没想到一台简单的设备、一个小小的屏幕,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快手背后的短视频直播时代,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为美食创作者,得到了被看见的机会。他们不仅能“拥抱每一种生活”,更能“拥抱每一种好生活”。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这些美食创作者的心态却很从容、平稳:河南濮阳的“农村会姐”仅在快手上的粉丝就已破千万,但她却没有搬到城里的楼房里,依然和丈夫及3个孩子守着村口的小院。用她的话说:“打开门就是一棵苹果树和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老美了,全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可比不了这里。”家住黄土高坡的“陕北霞姐”一听到别人喊她网红,脸就更红了。她还不那么适应人们的注目,有时走在街上被粉丝认了出来,她只疑心是自己穿错了衣服,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聊起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规划,他们不会描摹太多宏伟蓝图,而会更关心真实生活的具体问题:肉有没有腌到位;今年冷得晚,腊肉的肉质紧实吗;地里摘的二荆条能不能逼出仔兔的香气……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们也不自觉地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渐渐舒展眉头。通过短视频的声音和视频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另一种远方的生活:溪流流淌,黑山羊临溪饮水,西风吹过高山,带来了熏房里腊肉的松木香;炊烟升起,等到村落亮起星豆般的灯光,人们知道一天的忙碌结束了,又到了围着一炉黄土豆腊肉火锅聊家常的时间。
好好吃饭、认真生活,怀抱一颗平常心,同时勤恳努力,用记录、分享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所有快手创作者朴素而珍贵的生活哲学。
我们仍记得在稿件筹备阶段,快手美食创作者“牧民达西”打来的一个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的他对着镜头,悠悠地说:“我就想让你们看看这远处的牛羊,听到了吗,来自我们草原上的风正呼呼地吹着。”就这样,呼伦贝尔的风也吹进了后厂村的办公室。
我们也想把这阵风带给大家,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里,看看天南地北的各种肉菜的做法、热气腾腾的日常,回想记忆里那道独一无二的肉菜的味道,拾得一分闲趣。
让我们在熟悉的村风间探寻食物的味道,体会快手美食创作者的生活哲学,一起慢下来。
作者: 陈思诺
文: 陈思诺图:出版社提供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