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跑的世界里,性能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为什么汽车发明至今,依然只有少数量产超跑可以实现3秒以内的百公里加速性能呢?是什么让世界超跑止步不前?
百公里加速进入3秒内,每一个“0.1”秒的突破都是对动力输出的JIZHI挑战。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只诞生了为数不多的超跑品牌,没有性能车的文化土壤,没有世界前沿的供应链体系,梦想能只归于梦想。
在Hyper SSR看来,技术基础和时代因素决定了产品的下限,思维才决定性能的上限。在Hyper SSR突破1.9s百公里加速世界难题的过程背后,就浸润着“熊掌与鱼兼得”的性能哲学。
影响车辆加速度的条件很多,很容易顾此失彼。
例如,同等条件下,加速度与动力总成提供的推力成正相关。而在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进行动态加速,加速度又与摩擦力系数成正相关。与此同时,空气阻力、车身稳定性,甚至是驾驶员的驾驶水平,都会对加速的结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Hyper SSR的“熊掌与鱼兼得”的性能哲学,并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纲举目张之后的统筹兼顾。
“熊掌”是动力总成最终落到地面产生的推动力,“鱼”是影响性能发挥的空气阻力等次要条件。在做完关键技术攻关之后,成功吃到“熊掌”,还不忘把“鱼”给包圆了,才是Hyper SSR能够称霸量产超跑加速榜单的底气所在。
吃熊掌
要纲举目张
向高地集火
电气化时代,造一辆1.9s超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以往我们对传统超跑的认知是,想要获取更强大的初始推动力,就去增加气缸数、压榨发动机,最多辅之以传动、底盘等调校。而在降服电动动力总成的时候,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增加电机的个数,芯片、质量、布局、电控单元无一不需要协调、调度,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Hyper SSR的工程师决定聚焦核心诉求,既然要做1.9sJIZHI加速,就让一切其他配件为那一瞬间的动力喷涌而服务。所以,从一块电驱的芯片,到一整套电控系统,全部为12000N·m的轮上峰值扭矩而生。
Hyper SSR全球首款两挡四合一高性能电机是峰值扭矩的落脚点。
工程师研发这台电机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用更小的体积和质量制造出一台能够媲美两台、甚至三台电机的自研电驱。
所以,当这套电驱方案中,超高电压的切换对电驱系统的耐压能力和稳定性提出“异想天开”的要求的时候,工程师一致决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彼时汽车行业的芯片普遍只能应对450-500V的电压,工程师就从高铁技术中寻求突破,开发出了规格远超行业的900V碳化硅芯片,并采用全银烧结工艺。Hyper SSR的成品芯片较普通芯片体积缩小30%,电流提升25%,杂散电感降低40%,工作频率提高2.5倍,功耗降低80%。这就保证了大功率输出的稳定性,而且在应用层面上实现同封装兼容,不同功率不同电压均可自如使用。
但这仅仅是12000N·m轮上峰值扭矩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同等条件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有了优质材料和元器件设计的支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电驱系统的布置并实现整车质量的降低,再一次拦路在前。经过数以万计反复的设计和不断优化,工程师们成功研发出扁线Hairpin技术,这种独特的布线方式使得系统空间体积减小15%,重量降低20%。
空间布局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将电压在电光火石之间提升数倍,以保证电池能量能够迅速传达到驱动电机上呢?
工程师“又双叒叕“对电控系统的操作逻辑发起挑战。
最终,Hyper SSR工程师全栈自研的Edrive 3.0智控系统,内嵌性能优越的控制算法,包括高精度扭矩控制算法、高精度扭矩/电流计算、高精度结温/水温计算、宽电压过调制技术、软解码和无位置控制技术。使得程序的指令模块化设计使得执行效率大大提高,显著减少了逻辑冗余与和时间冗余。
软硬件天衣无缝的配合,共同造就了史无QIANLI的推动力。从电池输出,到电控、电机、差减后输出到半轴的这几个环节,电驱总成的ZUIGAO效率达到94.5%。两挡四合一高性能电机配合其他电机,全力推进时可释放出12000N·m的轮上峰值转矩,让Hyper SSR在踩下电门的瞬间就拥有火箭起飞的推背感。
世界DINGJI超跑的性能突破,对于每一个埃安工程师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次。但正是这种有重心、有决心的技术群集中突破,才让打破量产超跑加速极限的强悍性能成为可能。
网鱼群
要统筹兼顾
一个都不少
当动力总成傲视群雄的扭矩成为现实的时候,Hyper SSR的性能研发之路正式进入“百花齐放”阶段。不管是能够直接影响动态加速度的轮胎、空气动力学设计,还是间接影响极速状态下操控性能的制动技术、车身刚性技术,都逐一成为Hyper SSR“网兜里的鱼”。
轮胎的摩擦力越大,在动态加速阶段对性能的贡献越大。许多超跑品牌之所以难以实现3s内的百公里加速突破,有一部分原因就归结于汽车工业轮胎技术的桎梏。
地上跑的轮胎找不到,就找天上飞的。
Hyper SSR的工程师找到了国产大飞机C919轮胎的研发团队,采用低生热配方、低膨胀率设计等航空轮胎核心技术,终于研发出了摩擦力系数远超同级的高性能轮胎,让车辆的动态加速效度达到了标定的要求。
当百公里加速进入3秒区间以后,风阻成为了继摩擦力系数之后的第二个“拦路虎”。
为此,Hyper SSR的车身设计工程师,从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鸟——隼的空气动力学模型中寻求突破灵感,研究出一种美学与空气动力学相结合的“噬风”设计思维。
前脸的进气格栅与进气函道相连,将车前的气流引入机舱,并从前风挡下方的导流口流出,结合车侧采用的游隼气流航道,能够有效梳理前方与侧方的空气乱流。
与此同时,位于传统车辆雾灯区域的进气函道与车门底部的轮腔气流通道结合,显著改善了轮包内的乱流,达到降低空气风阻的作用。
此外,主动升降的尾翼,升起时可以有效提高下压力,提高行驶稳定性,收起时也能降低风阻。
为了让性能完成蜕变之后易于控制,Hyper SSR还携手DINGJI供应商,为1.9sDINGJI性能提供稳固的结构基础,进一步解决了制动、安全性等问题。航天级长纤维碳陶盘,解决国外短纤维碳陶盘异物撞击后易崩裂、冷态制动效能不佳等问题,制动效能稳如磐石。100%碳纤维外覆盖,采重量不到钢材的1/4、强度比钢材强6~8倍的碳纤维,为车身安全更添一层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Hyper SSR,大到一台两挡四合一高性能电机,小到一块长纤维碳陶盘,都是100%中国研发、中国制造。超跑是汽车工业DINGJI实力的代表,从0到1的跨历史性发展是一家之能,也是一代之功。
埃安“熊掌与鱼兼得“的性能哲学成就了Hyper SSR的开始,而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强悍的实力积淀与技术基础,支撑着这个“中国超跑”的理想从设计走进现实。相信在1.9s中国超跑的引领之下,更多领先时代、领先世界的产品会争相涌现,成为“中国创造”时代的发展中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懂车帝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