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2025年02月11日18:20:20 科学 5007

  “唐菖蒲”是谁?其实“唐菖蒲”并不是人名,而是一种花卉植物,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唐菖蒲为何“姓唐”?

  唐菖蒲其实是“外来客”。我国引进唐菖蒲非常晚,它虽然名字中带有“唐”字,实际与中国唐朝毫无关系。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尝试引进唐菖蒲,40年代才引入现代使用的鲜切花大花品种。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上海和广州地区才开始有少量的鲜花商品交易。

  日本引进唐菖蒲比我国早,唐菖蒲这个名字,其实是从日语里直接拿过来用的。“唐”这个字在日语中的含义跟我国的“胡”“番”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外来的”,并非一定指唐朝或中国。

  唐菖蒲并非菖蒲

  唐菖蒲跟端午节民间用来防疫驱蚊的菖蒲并无“血缘关系”。唐菖蒲是鸢尾科唐菖蒲属球根花卉,拉丁名为gladiolus×gandavensis;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草本植物,拉丁名为acorus calamus。它们的叶片长得颇为相似,这是唐菖蒲得名的原因。

  菖蒲的叶片揉碎了有浓郁的香味(这是它可以用来驱蚊的缘由),可以提取芳香油,根茎可制香料;而唐菖蒲全身没有香味。两者的花序外貌更是大相径庭:菖蒲的穗状花序肉质,基部带有天南星科家族的标志性大苞片(称为佛焰苞),远远不及唐菖蒲的穗状花序艳丽多姿。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菖蒲的叶片、花序和佛焰苞(陈俊生 摄)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唐菖蒲的叶片和花序(白瑞兴 摄)

  唐菖蒲凭何跻身世界四大切花?

  切花是指各种剪切下来以观花为主的花朵、花序或花枝,其色彩鲜艳、花姿优美,有的还有诱人的香气,是插花、花篮和其他花卉装饰的主要花材。世界四大切花是月季、菊花、香石竹和唐菖蒲。

  唐菖蒲能跻身世界四大切花的行列,凭的是实力:它的植株高及人膝,健壮翠绿,硬质的条形叶片挺拔似剑(因而有别名叫剑兰),常7~8枚嵌叠状排列成扇形;穗状花序自叶丛抽出,最长可达1米,着花12~24朵,蝎尾状排成二列,而花冠都面向同一方向,颇为有趣。

  唐菖蒲不仅花序硕大,单朵花也很大,下端是漏斗形的花冠筒,上端花被裂为6瓣,瓣边有波状褶纹,薄如绸绢,绚丽非凡,有红、黄、紫、白、蓝等单色或复色。花朵盛开时犹如一个个精美的喇叭。

  唐菖蒲那长长的花葶,配上姿态万千的花型,特别适合剪成鲜枝插瓶、插篮观赏,不论直插、斜插、长插、短插,都能展现卓越风韵。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陈俊通 摄

  唐菖蒲现已高度园艺化,品种非常多。若条件适宜,四季都能开花剪枝,可以不间断为市场提供各种类型鲜切花。在素有“百花王国”之称的荷兰,如今唐菖蒲的总产量仅次于荷兰国花郁金香

  在西方,欧洲人有用唐菖蒲的切花装饰庆典的习惯,而在东方,因唐菖蒲的穗状花序是由下而上渐次绽放,我国南方居民赋予它“节节高升”的寓意,它因此成了新春“年花”之一,也是开业花篮中的主要切花之一。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陈俊通 摄

  唐菖蒲的习性、栽培与其他应用

  唐菖蒲原产地中海沿岸、非洲热带,尤以南非好望角最多,为世界上唐菖蒲野生种源的分布中心。由产地可知,唐菖蒲是喜温暖和强光照的植物,不耐寒冻,但温度过高对其生长也不利,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

  唐菖蒲在中国贵州及云南一些亚热带高海拔地方,常因夏季凉爽逸为半野生状态。同样原因,它在夏季的东北、华北地区,生长、开花均较广州、上海为好。辽宁省凌源市的花卉产业建设就是从唐菖蒲开始的,1979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然而,它在上海冬季可于露地安全过冬,在中国北方则需挖出球茎放于室内越冬。

  唐菖蒲的球茎扁圆球形,外面包裹着棕色或黄棕色的膜质,大小如荸荠或芋头,生产上常用分球法、切球法进行繁殖。我国东北地区的凉爽夏季,很适合养育唐菖蒲地下小球和子球。

  唐菖蒲的种植土壤以肥沃、排水通畅的砂质壤土为宜,最好偏酸性。唐菖蒲喜欢肥,适当的磷钾肥可以提高花的质量。

  除了赏花,唐菖蒲的球茎也能入药,具有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痈疮、腮腺炎等。它的茎叶可以提取维生素c。唐菖蒲对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敏感,还可以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因何得名?揭秘唐菖蒲的“姓氏来源” - 天天要闻 

唐菖蒲的种植(白瑞兴 摄)

  作者:王珏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策划:谢芸

来源:光明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 天天要闻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一、形态特征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69期】国 内 航 天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近日,叶培建院士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讲堂。这场温暖的相遇,源于叶培建院士心底的双重牵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叶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顾问的每一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数个日夜的...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