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医学生的“岩草”情

2025年04月09日11:12:03 科学 1862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熠 郴州报道

郴州桂东,环境好,中药材也好。仅野生药用植物就有1246种,“桂东罗汉果”“桂东黄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被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授予“中国生态高山中药材之都”。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副教授陶晓军,于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挂职于桂东县科技副县长。在他的引领下,“‘岩’出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员走进桂东,拨开丛林,踏着青苔,接触到一味叫“爬岩红”的中药材,被称作“红军草”,结下了一段“岩草”情缘。

古法新诠:解码千重山“红军草”

“我们从罗爷爷口中了解到‘红军草’曾在红军长征期间救治了大量患有炎症性神经疾病的伤员。”一次野外调研中,在医学院卓越医生班就读本科的黄智与团队成员获知“红军草”的神奇。经过数月的探访,专业鉴定,这种叫做“红军草”的植物,植物学名“爬岩红”,具有行水消肿、散淤解毒的功效。

黄智意识到,“爬岩红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药用价值”。

一群医学生的“岩草”情 - 天天要闻

被誉为“红军草”的中药材——爬岩红。(阳仪 摄)

返校后,团队决定将“爬岩红药用价值”作为研发项目,要让这味古老的中药材与现代制药工艺结合,广泛用于相关疾病治疗。

在医学院副教授陶晓军的指导下,团队实验室的离心机昼夜轰鸣,团队成员日夜不息翻典籍、查专著、做实验。

“为了早日实验成功,团队成员放弃休息,睡在实验室,吃着泡面和面包。”黄智回忆,2020年的寒假,大家这样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

团队不仅提炼出了爬岩红的主要成分procumboside A,还发现这种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可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

脑梗塞作为我国致残率极高的一类疾病,每年新增患者200万以上。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为主,但对于神经功能恢复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有限。

“希望为患者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这正是团队研发“脑梗”新疗法的出发点。

团队研究发现,爬岩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抗炎,还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实现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这与传统的脑梗塞治疗药物相比具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作用机制。而且爬岩红是天然植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这更难得。

技术突围:攻克产学研“三重门”

“从创意到量产,创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团队负责人、2020级检验专业本科生彭星诚介绍,如何精准提取爬岩红的有效成分并确保其活性,是团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学院提供的科研平台和资金支持,还有专家团队给予的无尽鼓励和耐心指导,为我们的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彭星诚说。

“中药见效慢,但治本。急功近利,反而失了初心。”陶晓军的话时刻点醒着团队成员。

2020-2023年,在导师陶晓军、陈松的带领下,团队夙兴夜寐,持续奋战,不断优化提取工艺,最终研发出以爬岩红为君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引发的神经性疼痛的颗粒剂——通脑复神颗粒,以及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贴剂。两个产品分别以项目“岩草医药-神经功能恢复领域的开拓者”和“一‘岩’为定,神经损失患者的福音”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项目研究组成员还因此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优秀成果国家级铜奖、湖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二等奖等8项奖项。

一群医学生的“岩草”情 - 天天要闻

“岩草”医药研究成果获创业一等奖。(阳仪 摄)

“以前贴膏药像贴胶布,你们这个贴完感觉有股热流往骨头里钻!”团队研发制作的试剂用于临床治疗,来自邵东的一位农民大叔,腰痛十几年,走路都困难,用了贴剂配合超声波治疗后,兴奋地说。

“黄智专项保送北京大学读直博,唐心怡保送复旦大学读直博,刘恩泽等一批项目组成员免试推荐至四川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陈松骄傲地说,这就是创新创业研发团队最大的收获。

文化密码:照亮中医药“复兴路”

研发出成果,效益靠规模。野生爬岩红有限,要让“岩草”更多地服务于患者,必须保证原材料供应。

爬岩红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且采摘季节性强。为更好地研究规模种植爬岩红,团队成员深入邵东新阳村的试验田里,与药农同吃同住,记录下爬岩红生长所需的精确温湿度,提出从扦插到管理再到收割的一系列环节,有效提高了亩产量,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一群医学生的“岩草”情 - 天天要闻

人工培植“红军草”。(阳仪 摄)

“产业规模化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陶晓军介绍,桂东县政府为我们解决了种植基地的选址和土地流转等问题,还落实了政策支持。

现在团队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作,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通过技术支撑、产业链延伸、文化赋能三维联动,带动2000余户农民种植500余亩爬岩红,每亩增收3000元。“红军草”成了“致富草”!乡村振兴有盼头。

“我们要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实现‘岩草+’产业链延伸。”陶晓军表示,废弃的爬岩红根茎可以制成有机肥反哺土地,茎叶可以研发出养生茶饮,花蕊可以制成文创香囊……中医药研究不能只是实验室里的标本,更应成为田间地头的活水。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每经编辑:杨欢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供图从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机场正悄然改写城市命运。全球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加码入局枢纽机场竞争,期待在加速联通世界中重塑经济地理与城市竞争力。一个普遍共识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运输会成为带动贸易发展、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的全新动力源,进而创造面向未来发展的...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 天天要闻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变相出口”疑云近期,联想推出的“稀土镁合金”笔记本电脑外壳引发舆论争议。据网友爆料,其外壳中使用的钇元素属于中国严格管控的7类中重稀土之一。尽管中国已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但联想通过将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并嵌入笔记本电脑
欧盟砸5亿欧元“抢人”,马克龙:欧洲要做科学家的避风港 - 天天要闻

欧盟砸5亿欧元“抢人”,马克龙:欧洲要做科学家的避风港

当地时间5月5日,一场名为“为了科学 选择欧洲”的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法国与欧盟委员会在会上宣布,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科研领域的资助之际,欧盟将设立一项总值5亿欧元的科研激励计划,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前来工作。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木星北极的气旋群像一群诡异的舞者,以超过160公里的时速相互碰撞;木卫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壳下暗流涌动,炽热岩浆随时可能喷薄而出——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场景,正是NASA朱诺号探测器最新传回的太阳系真相。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 天天要闻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来源:【冰城+】5月5日,以“清除鸟网 密织法网 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的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方森林动物园百鸟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北方森林动物园等单位联合举办。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 天天要闻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近日,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教授川岛隆太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手机与学生学业成绩下滑、脑部发育停滞有显著关联。(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川岛从2010年开始,对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约7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他指出,每天使用屏幕(包括电视、手机)的时间超过一个小...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 天天要闻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点击上方“Vaccine前研”,关注最新疫苗动态iNature随着基孔肯尼亚病毒(CHIKV)的广泛传播,对更有效、保护性更强的疫苗的需求越来越大。2025年3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t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题为“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
世界上第一台将人脑与硅相结合的计算机问世了 - 天天要闻

世界上第一台将人脑与硅相结合的计算机问世了

CL1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将人类神经元与硅芯片相结合的计算机。它可以在六个月后到期之前用于疾病建模和药物发现。一种将普通硅基硬件与人类神经元相结合的新型计算机现已上市。CL1由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于3月2日发布,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可部署代码的生物计算机”。代表们说,这个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