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2025年05月05日06:12:07 科学 1221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道出了立夏节气与夏季降水之间的微妙联系。2025年5月5日15时09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我国正式迎来立夏节气。此刻,从江南连绵的梅雨到华北干热的风,整个中国的气候格局正在经历季节性转折。那么,这个夏天究竟会“涝”还是“旱”?让我们从气象科学、历史规律和农业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 一、解码立夏气象密码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立夏节气期间(5月5日-5月20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谷雨增加42%,但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华南前汛期进入盛期,珠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可达200毫米以上;而华北平原此时降水仅占全年总量的5%左右,农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正是这种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

2025年立夏当天的天气图谱显示: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其西北侧边缘正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一条从贵州江苏的强降雨带。气象专家指出,这种环流形势与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相似,当年夏季我国出现“南涝北旱”格局,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

### 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的“跷跷板”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24-2025年冬季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衰减,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高0.8℃。历史统计表明,此类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往往呈现“三明治”结构:长江流域多雨,华北和华南降水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印度洋偶极子呈现正相位,这可能削弱厄尔尼诺的影响,为预测增添变数。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气象站记录显示,在相似气候条件的2005年,立夏后江淮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导致小麦赤霉病大面积爆发;而华北平原直到6月中旬才迎来有效降雨,春玉米出苗率不足70%。这提醒我们,厄尔尼诺年的气候影响具有复杂性和滞后性。

### 三、从物候看天机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附近,老农们正在观察“立夏三候”:蚯蚓出、王瓜生、蝼蝈鸣。今年立夏前三天,当地已记录到12种蛙类集中鸣叫,较往年提前一周。“蛙鼓早鸣必有涝”的民间经验,与现代气象学中“暖湿气流活跃导致两栖动物提前繁殖”的研究不谋而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物候的“空间密码”。当前秦岭-淮河线南北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南方早稻区普遍反映“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稻田蓄水深度较常年增加15厘米;而河北平原的农民则担忧“立夏麦咧嘴,难喝白面水”,部分麦田已出现旱象。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 四、2025年夏季降水预测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夏季(6-8月)降水可能呈现以下特征:

1. **长江流域**:降水偏多20%-40%,梅雨期可能延长至40天左右,需防范1998年级别流域性洪水;

2. **华北地区**:前期降水偏少,但7月下旬后受台风外围影响可能出现局地强降雨;

3. **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正常,但后汛期受台风影响概率增大;

4. **西南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尤其云南北部需防范农业干旱。

水利部信息显示,当前长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水位较常年偏高1.2-3.5米,三峡水库已提前消落至汛限水位以下5米,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留出库容

### 五、应对建议与农事安排

针对特殊气候背景,农业专家提出分级应对策略:

- **长江中下游**:早稻产区应疏通沟渠,每亩备足30公斤速效氮肥应对可能渍害;棉花种植区建议采用高垄栽培。

“涝不涝,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会很多吗? - 天天要闻


-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实施“一喷三防”,春播作物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节水效率可达50%。

- **东北地区**:警惕夏季可能出现的低温阴雨,玉米种植应选用早熟品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

城市防灾方面,国家防总已启动汛前检查,重点排查137个易涝城市的地下空间、下凹式立交桥等关键部位。建议市民家庭储备应急物资时,增加防水密封袋、小型抽水泵等针对性装备。

### 结语

“立夏看夏”的古老智慧,在现代气象科学中找到了新的注脚。2025年这个特殊的立夏节气,既延续着季风气候的固有规律,又叠加了厄尔尼诺等异常信号。当我们把卫星云图与农谚歌谣并置观察时,会发现气候预测永远是概率的艺术。或许正如气象学家竺可桢所言:“天有不测风云,但必有可测之理。”这个夏天,我们需要做好的不仅是雨具的准备,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科学认知的更新。

(注:文中气象数据截至2025年5月4日国家气候中心公报,历史对比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公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 天天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齐平,再到超越人类,我们该如何自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向在座的听众们抛出这一问题。这是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礼堂举办的“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关系——从初始到对未来的期许”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现场,陈虔为西红门镇政府近百位公务员带来一场融合AI技术解析与...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 天天要闻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7月2日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请10名产业教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大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在会上介绍,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将依托武大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 天天要闻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作者:黄莺2025年7月1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专利池管理机构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视频分发专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专利池的首个进展——首批被许可方和许可方名单,其中字节跳动、快手和腾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 天天要闻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什么项目值得争论7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 天天要闻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原标题: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进发(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次卸货任务中,承担人员转运任务的“雪鹰301”直升机正在降落“雪龙2”号艉甲板。科考队员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摇钻。科考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