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2025年07月02日01:12:10 科学 1947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

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

“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

未来,这些活动有望从月球就地取材。

先看盖房子。“这台‘月壤 3d 打印系统’,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同时,末端可以自由移动,从而打印出任意形状的月壤构件,满足建造需求。”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未来在月球上盖房子、修路、建设备平台,都少不了它。”

3D打印,在地球上尚属新鲜事物,而月球上的3D打印却迈出坚实步伐。

月球气候环境恶劣,给科研人员带来重重困难。“研制初期我们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月球极端环境制约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杨洪伦表示,为让设备能适应月球复杂的天体气候,深空探测实验室团队系统对比了多种技术路线,比如聚光方面采用菲涅尔透镜、薄膜透镜还是反射式聚光器,月壤成型方面采用粉末烧结,高温熔融还是粘结固化。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科研团队最终选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的技术路线,攻克了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深空探测实验室展示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本报记者 康朴摄

再看饮水。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供应如何解决?

月球上也将安排“自来水”,无需地球“发货”。“深空探测实验室联合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开发了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实现从月壤里原位提取水。”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水冰提取”技术负责人祖琳介绍。

研究表明,月球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生命支持来源(比如饮用水、氧气),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险。

“我们采用了一条独特技术路线,由多根细长螺旋钻针原位钻进含冰模拟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水汽通过导流通道定向进入低温冷凝器,冷凝成固态冰实现收集,克服月壤开挖难、真空逃逸水汽收集难、水冰提取效率低等难题,效率高、功耗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祖琳介绍。

就地取材盖房子、开采源头活水……这些颇具未来感的科技成果,正是深空探测实验室落户安徽3年来矢志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生动缩影。3年来,深空探测实验室的航天人以科技创新为锚,步履坚实叩问着无垠深空,完成从机构组建、平台搭建到任务支撑、科研攻关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实验室主要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的重大工程立项论证和相关预研课题研究工作,聚焦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和深空安全4大领域,提出深空总体技术、深空能源动力、深空智能控制等12个技术方向,利用新型研发机构独特优势,实现深空探测领域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发展。”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战略室主任任筱强说。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利用月壤3D打印系统打印的模拟月壤砖。本报记者 康朴摄

宇宙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人类会走出地球,成为星际物种吗?对生命和宇宙边界的探索与追问,是深空探测活动的永恒主题,长久以来吸引着人类的好奇心。

在安徽合肥深空探测实验室,记者第一次觉得这些问题近在咫尺。作为世界上最具有挑战性和带动性的高技术之一,深空探测活动在刷新人类对宇宙认知、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拓展人类生存疆域和维护可持续长远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仅关乎科学家的成就,也关乎整个人类、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

当月球上建基地、修路、喝水都能就地取材,人类必将走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