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
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
“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
未来,这些活动有望从月球就地取材。
先看盖房子。“这台‘月壤 3d 打印系统’,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同时,末端可以自由移动,从而打印出任意形状的月壤构件,满足建造需求。”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未来在月球上盖房子、修路、建设备平台,都少不了它。”
3D打印,在地球上尚属新鲜事物,而月球上的3D打印却迈出坚实步伐。
月球气候环境恶劣,给科研人员带来重重困难。“研制初期我们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月球极端环境制约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杨洪伦表示,为让设备能适应月球复杂的天体气候,深空探测实验室团队系统对比了多种技术路线,比如聚光方面采用菲涅尔透镜、薄膜透镜还是反射式聚光器,月壤成型方面采用粉末烧结,高温熔融还是粘结固化。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科研团队最终选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的技术路线,攻克了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

深空探测实验室展示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本报记者 康朴摄
再看饮水。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供应如何解决?
月球上也将安排“自来水”,无需地球“发货”。“深空探测实验室联合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开发了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实现从月壤里原位提取水。”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水冰提取”技术负责人祖琳介绍。
研究表明,月球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生命支持来源(比如饮用水、氧气),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险。
“我们采用了一条独特技术路线,由多根细长螺旋钻针原位钻进含冰模拟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水汽通过导流通道定向进入低温冷凝器,冷凝成固态冰实现收集,克服月壤开挖难、真空逃逸水汽收集难、水冰提取效率低等难题,效率高、功耗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祖琳介绍。
就地取材盖房子、开采源头活水……这些颇具未来感的科技成果,正是深空探测实验室落户安徽3年来矢志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生动缩影。3年来,深空探测实验室的航天人以科技创新为锚,步履坚实叩问着无垠深空,完成从机构组建、平台搭建到任务支撑、科研攻关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实验室主要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的重大工程立项论证和相关预研课题研究工作,聚焦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和深空安全4大领域,提出深空总体技术、深空能源动力、深空智能控制等12个技术方向,利用新型研发机构独特优势,实现深空探测领域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发展。”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战略室主任任筱强说。

利用月壤3D打印系统打印的模拟月壤砖。本报记者 康朴摄
宇宙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人类会走出地球,成为星际物种吗?对生命和宇宙边界的探索与追问,是深空探测活动的永恒主题,长久以来吸引着人类的好奇心。
在安徽合肥深空探测实验室,记者第一次觉得这些问题近在咫尺。作为世界上最具有挑战性和带动性的高技术之一,深空探测活动在刷新人类对宇宙认知、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拓展人类生存疆域和维护可持续长远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仅关乎科学家的成就,也关乎整个人类、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
当月球上建基地、修路、喝水都能就地取材,人类必将走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