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2025年07月02日00:10:18 科学 3147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

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技高地。

从经典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到量子城域网建设展示,再到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在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体验馆内,“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惊叹于量子世界的神奇奥秘,也真切感受到未来科技的触手可及。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这是7月1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拍摄的“天衍-504”量子计算机。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只需更换一张手机sim卡并开通量子业务,普通手机也能实现防窃听的加密通话。”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着全球首个量子加密通话服务“量子密话”与全球首个量子加密办公应用“量子密信”。据介绍,目前量子密话密信用户已接近600万,服务覆盖单位超过3000家。

“随着公众隐私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未来量子通信用户规模有望达到数千万级。”中电信量子集团董事长吕品表示,量子安全通信已经走向了实用化。

“将科学家的视野同企业的视角相结合,能够加快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吕品说,当下,合肥正在打造“量子科学”“量子产业”双高地,这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源动力。

“合肥积极搭建量子产品的首次应用场景,服务产业转化。”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吕波介绍,目前量子印章首次在合肥部分政府服务窗口试点;国内首个融合量子测量、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三大技术的变电站也已在本地投入运行。

量子聚集区向北,在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施工正紧。可控核聚变技术,科学界眼中的“终极能源”、公众想象中的“人造太阳”,正从科学实验逐步走向现实。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7月1日,学生们在位于安徽合肥聚变创新展览馆内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模型前参观学习。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表示,作为best的建设主体,公司致力于将可控核聚变技术由科学实验阶段逐步提升至高成熟度的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水平。多方合作开展产业转化,既能发挥科研机构的深厚技术积淀,又可以融合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与资金优势。短短两年间,聚变新能已引入多方投资,注册资本增至145亿元。

“科技成果要推动社会进步,必须通过应用检验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军徽指出,打通实验室与产业端的通道,是实现科研突破与产业支撑“双赢”的关键。

“我们也期待在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将一些相关衍生技术‘沿途下蛋’,推动社会相关领域的进步和产业发展。”聚变新能best事业部副主任杨庆喜介绍,依托核聚变衍生技术中的高精度太赫兹偏振干涉仪诊断技术,研发出安检设备,已应用于合肥地铁;依托超导磁体、射频、离子源等衍生技术,研发出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可精确高效治疗人体肿瘤,目前该系统已完成调试,有望尽快启动临床应用。

不仅在微观领域,在宏大的宇宙探索中,合肥也正孕育“未来产业”新动能。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这是6月30日拍摄的位于安徽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一景。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在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描绘人类深空拓展的“产业蓝图”——从太空育种、深空互联网到商业可重复使用火箭,再到太空旅游与深空能源,共规划了十大“深空战略性新质产业方向”。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太空旅游和资源利用并非遥不可及。”深空探测实验室合肥公司副总经理常军表示,这些前沿布局,将成为合肥打造未来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合肥市正锚定国家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聚变能源、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七大领域。“下一步,合肥将进一步依托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优势,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全力绘制通向未来的产业图谱。”吕波说。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