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安
图为李子柒短视频《雕漆隐花》截图。 资料图片
在新技术革命和时代变迁背景下,文艺与生活、作者与读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一种生活即文艺、文艺即生活,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大众文艺生态。新大众文艺之新,是创作主体之新、传播载体之新,也是技术驱动之新、媒体融合之新,更是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现代化变迁之新。
目前围绕新大众文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传统文艺工作者和新兴创作者的身份问题;文艺作品创作传播的主体转换问题;新的文艺类型和文化业态问题;ai对文艺创作者专业能力的冲击问题。但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同样值得探讨,“新大众文艺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对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这些作品要么体现了当时最深刻的思想观念,要么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作水平,要么针对当时最突出的社会焦点进行表现和回应。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往往都是先进观念、先进技术、先进手段的结合。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艺活动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限制,生产规模和传播范围都不够,市场淬炼不够,创作潮流也渐渐从关注社会话题变成个体化的心灵问题,呈现圈子化、封闭化的趋势。
当下,新大众文艺的兴起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文艺借着新质生产力的东风,重新回到时代生活现场,重新接受社会大众检验。尤其是经由规模空前、水平空前、热情空前的人民大众创造,新大众文艺能够呈现当下最前沿的科技成就、讨论最新潮的文化现象、回应最热门的现实议题,再次实现先进观念与先进手段的结合,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社会进步贡献文艺力量。
(作者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8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