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2025年01月23日19:33:15 科学 1759

小时候,第一次得知海马居然是一种鱼类时,内心满是震撼,不禁感叹自然界才是真正的整活大师。仔细瞧瞧海马的模样,它有着鱼鳃,那可爱的小胸鳍也符合鱼类特征,可这组装方式却独树一帜。虽说它名字里有马,但海马最高游泳速度大概才16米每小时。

不禁让人好奇,动画片里那些海底神明整天骑海马,难道是为了上班摸鱼吗?但你知道吗,仅仅六千多万年前,海马的祖先还和普通鱼类别无二致,那么,它究竟经历了什么,才整出这么奇特的模样呢?


从普通鱼到海龙鱼科的转变

故事得从5550万年前说起,那时地球仿佛经历了一场版本更新。全球气候突变,气温暴涨,海平面上升,大片滩涂被海水淹没。新的海洋环境诞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一群白垩纪末大灭绝的幸存者迅速兴盛起来。然而,当时包括海马祖先在内的大部分鱼类,还没从大灭绝的打击中缓过神来。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面对这些繁殖能力超强的甲壳类动物,海马祖先发现了商机。刚出生的虾蟹幼体微小如虫,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基本属于浮游生物,随波飘摇。而海马祖先的嘴巴很擅长突然张大形成负压,把这些小虾蟹幼体吸进去。靠着吃这些小虾,海马祖先过上了富足生活。

但时间一长,虾蟹幼体也演化出了应对策略。它们演化出特别灵敏的振动感受器,还强化了弹尾瞬间移动的技能,能瞬间移动到几十厘米开外。大部分鱼类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就放弃了,可海马祖先没有。它们的嘴巴演化成一根长长的吸管,不用靠得很近就能吸到猎物。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同时,身体拉长成签子状,还演化出细长灵巧的尾巴,捕猎时只靠尾巴末端轻微摆动,最大程度减小身体移动产生的激波,从而悄然靠近猎物。最迟在距今5000万年前,海马的祖先构建完成了这种身体模式,全新的鱼类海龙鱼科登上历史舞台。


海龙到海马的华丽转身

今天大部分海龙鱼还维持着5000万年前海马祖先的形态,用着相似的捕猎招数。但显然,海龙不是海马,其中有一种侏儒海马,乍一看像是趴着的海马或者驼背的海龙,这或许就是3500万年前海马祖先的模样。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主要是由于当时,一些小虾米演化出了更加灵敏的振动感受器,还时不时自己蹦跶两下,让掠食者难以锁定。海龙家族一直沿用老一套捕猎方法,眼看就要抓不到猎物了。在这沧海横流之际,一支海龙鱼开始反思并寻找新打法。

它发现传统做法存在至少两大弊端:一是浅海海风高浪急,海水流动变化莫测,稳住自己就很费劲,更别说潜行捕猎了;二是小虾小虫子乱动,悄悄靠近吸食的打法不太可行了。得加强自身稳定性,同时提升袭击的突然性。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于是,海龙鱼把灵活但难以对抗海流的尾巴缠绕在海岛珊瑚等地方,增强稳定性。同时,平时把身体弓起来,锁定猎物后弹出去,提升攻速。压低头部还能压缩口腔与咽腔空间,身体绷直时空间急剧增大,提升吸食时的吸力。就这样,侏儒海马诞生了,它们从游泳掠食者变成了伏击掠食者。

尾巴不再用于游泳,尾鳍彻底退化。而且,侏儒海马不需要游泳,还省下了腹肌发育的营养,毕竟作为伏击掠食者,营养能省则省,经过繁衍,大部分侏儒海马的腹鳍都消失了。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接着,在距今3390万年前,全球变冷,温暖气候终结,海平面下降,珊瑚礁海藻凋零,耐寒的陆地植物后代演化成海草,欧洲群岛海域变成海下大草原。海马祖先依然捕食小虾,但为了在海草环境中更好地伪装和捕猎,它们把身体竖了起来。

今天已知最早的海马是发现于阿尔卑斯山附近生活1300万年前的斯洛文尼亚海马和撒尔马提亚海马,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海马就已经演化出了今天的身体架构。


海马的生存之道与独特繁衍

海马演化成如今模样,代价是作为鱼的基本功能大部分丧失,游泳能力聊胜于无,海洋里稍微有点实力的生物都能欺负它们。为了生存,海马把苟活技能点到了极限,伪装躲藏是基本操作,甚至在让自己难吃方面也下足功夫,在广东,海马一般也只用于煲汤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有种假说认为,由于海马游泳能力差,追对象困难,所以绝大多数海马是忠诚的一夫一妻制,哪怕不是繁殖季节,夫妻每天也要例行碰面确认对方是否还活着。但一夫一妻制导致生育力下降,海龙鱼科本来产卵就不多,海马的产量更是赶不上掠食者的食量。

于是,在极限生存压力下,海马演化出了雄性怀孕这一动物界独树一帜的生育方式。海马独特的姿态和腹肌退化,让它们容易挺起大肚子演化出育儿袋。近期研究还表明,雌海马产的卵往往是半成品,到雄海马育儿袋后,很多种雄海马还得给卵提供营养,雌雄海马严格均摊繁殖后代成本,将一夫一妻制的生育力开发到极限。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由于不擅长游泳,小海马长大后会把尾巴卷在断掉的海草或海藻上,随海流飘向远方,在旅途中或许会邂逅一生伴侣,从此定居不再分离。在一千多万年间,海马的身影遍布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域。

海马的演化历程,是自然界无数奇妙演化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从普通鱼类到如今模样,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着、生存着,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适应环境的智慧,实在令人惊叹。它让我们看到,在自然界这个大舞台上,每个物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策略和演化轨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文字来源:芳斯塔芙的视频内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天天要闻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辑·致敬奋斗者”系列。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家晴获评全...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 天天要闻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一、形态特征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69期】国 内 航 天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近日,叶培建院士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讲堂。这场温暖的相遇,源于叶培建院士心底的双重牵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叶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顾问的每一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数个日夜的...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