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天平倾斜”,是因为重子CP破坏吗?

2025年04月08日03:42:02 科学 1382

CP被破坏了!是哪家CP?又要有多少CP粉伤心?

别慌,此CP并不是网络流行语中的情侣CP,而是一种粒子物理现象。C(Charge Conjugation)是指电荷共轭,P(Parity)即宇称。“简单来说,C就是把粒子变成它的反粒子,比如电子变成正电子;P则像是给粒子照镜子,镜子里的粒子和实际粒子左右相反,呈现镜像。”3月27日,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教授解释道。

宇宙“天平倾斜”,是因为重子CP破坏吗? - 天天要闻

图为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模拟宇宙大爆炸时的情形,产生了大量正反重子,这些重子在极短时间内发生衰变。科研人员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到CP破坏现象。(受访者供图)

那CP破坏又是什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谢跃红进一步解释,以前我们一直以为CP是对称守恒的,也就是说同时交换正反粒子并将它们镜像翻转后,其物理规律应该保持不变。但是到了1964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对称守恒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真实情况是——谢跃红做了一个比喻:“如果粒子照镜子,镜子里的反粒子和镜子外的粒子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比如镜子外的粒子‘举左手’,镜子里的反粒子可能根本没‘举手’。”

人类首次观测到重子CP破坏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第59届国际电弱相互作用和统一理论会议上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合作组首次在重(zhònɡ)子衰变中观测到了CP破坏现象,为解释宇宙中正反物质不对称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一发现由高原宁、谢跃红带领的中国研究团队主导完成。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38亿年前,宇宙诞生时同时产生了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但时至今日,我们所在的宇宙却是一个由物质主导的“天平倾斜”的世界。科学家认为,其核心可能在于正反粒子行为的细微差异,即CP破坏让物质比反物质多留下了大约十亿分之一,就像沙滩上的10亿粒沙子里有1粒没被海浪冲走,最终形成了恒星地球和我们。这一谜题被《科学》期刊列入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它们会互相湮灭,一起消失,并转化为能量释放。因此,在我们可见的宏观世界中已经无法找到反物质的身影,科学家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微观粒子世界。

但是,自CP破坏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只在宇宙射线或加速器产生的介子(包含1个夸克和1个反夸克)——这类与我们现实世界关系不大的粒子中,发现了CP破坏现象,这让科研人员陷入了深深的怀疑。LHCb中国组选择重子开展实验研究,实现了突破。

寻找底重子就像在稻草堆里挑针

我们都听说过原子质子中子,但重子似乎少有人提及。“质子和中子都归属于重子。”谢跃红说,“实际上,重子由3个夸克组成,是构成可见物质的最主要成分。重子是一种分类方式,并不是具体名称,就像苹果和橘子都属于水果一样。”

此次实验中,研究团队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模拟了宇宙大爆炸时的情形,产生一次又一次的小爆炸,获得了4万多个底重子(包含一个底夸克的重子)衰变事例和相应的反粒子衰变事例,实验发现,正物质重子与反物质重子的衰变率不对称性达2.45%,证明了重子衰变过程中会发生CP破坏现象。

参与实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钱文斌将筛选重子的过程比喻为“在稻草堆里挑针”。“每秒钟可能产生上千万次事例,但大部分是噪声。从最早的取数到挑出这8万多个信号事例并进行分析,我们做了10多年。”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张艳席补充道。

“其实,中国团队很早就瞄准了这个关键科学问题,前瞻布局,分析了10余种衰变过程,最终在1个底重子衰变为1个重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了CP破坏现象。”清华大学副教授张黎明说。

CERN认为,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宇宙演化过程,是人类探索基本对称性破坏历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

希望找到CP破坏与现有理论的差别

此次发现重子衰变中的CP破坏,不仅验证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预言,更为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开辟了崭新路径。未来,LHCb中国组还将在现有实验基础上进行更精确的检验,进一步发现其与现有理论之间的细微差别。

高原宁解释,第一步我们看到了重子CP破坏,这和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但现在的问题是,CP破坏的程度是否与理论严格一样。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差别。粒子物理现有理论应该存在不足。如果完全按照现有理论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宇宙会比如今小得多。”

相信随着技术与实验性能的迭代升级,科学家将在更高的精度下解析CP破坏机制,重构138亿年前决定物质存续的关键瞬间,早日破解宇宙中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

高原宁希望,将来我国也能够建造这样一个大型强子对撞机,以科技创新的“中国力量”引领国际科研协作。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科学平台,吸引各国顶尖科研团队共同探索宇宙奥秘。这也是中华文明为推动整个世界文明进步应该作出的贡献。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毕文婷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尹传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质生产力的文化表征 - 天天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文化表征

阎 安 图为李子柒短视频《雕漆隐花》截图。 资料图片 在新技术革命和时代变迁背景下,文艺与生活、作者与读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一种生活即文艺、文艺即生活,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大众文艺生态。新大众文艺之新,是创作主体之新、传播载体之新,也是技术驱动之新、媒体融合之新,更是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现...
如何科学吹牛? - 天天要闻

如何科学吹牛?

如果只是把牛吹凉,那可能得从正面吹。2001年,科学家在《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发表了这个研究[1]。研究的第一步是造一头牛——当然不是真牛,是电脑里的数字牛。身材数据很标准:长2.15米,从鼻子到屁股;宽0.75米,肚子最宽的地方;高1.3米,从地面到背部,或者1.5米到头顶。不过为了省事,他们把牛尾巴、牛毛这...
范代娣,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 天天要闻

范代娣,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据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省政府2025年4月1日决定,任命范代娣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公开资料显示,范代娣,女,陕西蒲城人,1966年1月出生。
屋顶出“绿电”,广东最大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 天天要闻

屋顶出“绿电”,广东最大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IT之家 4 月 7 日消息,据中国电建消息,日前,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佛山乐从钢铁世界不锈钢 A 区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至此,广东最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据介绍,广东佛山乐从钢铁世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共划分为 6 个区域,总建设面积约 95 万平方米、总建设容量约 10...
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 - 天天要闻

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汉杰团队通过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成果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和潜在靶点。该科研成果北京时间4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免疫细胞是免疫...
“蒜鸟”声音采自过路小男孩,“蒜鸟爸爸”李芒果揭秘创作之路 - 天天要闻

“蒜鸟”声音采自过路小男孩,“蒜鸟爸爸”李芒果揭秘创作之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天纵汪子轶 “蒜鸟”身长约10厘米,“蒜鸟爸爸”身高有一米九。 “算了,算了,都不容易,找到你更不容易。”4月7日下午,在武汉市江夏区华师园一路一栋写字楼,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了被广大网友称为“蒜鸟爸爸”的李芒果,他是“鄂人文创”品牌主理人,其设计的武汉礼物联名款“蒜鸟”销售量已突破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