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2025年06月17日18:20:26 科学 1595

苏国生

安溪湖头人

国内外知名的

数量遗传与遗传育种专家

长期致力于动物育种领域的

研究与实践

今天,

让我们跟随福建日报记者的视角,

走进这位安溪籍科学家的日常。

↓↓↓

1

1

苏国生教授1979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从动科毕业后,他奔赴瑞典农业大学深造,在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动物育种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如今他早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数量遗传与遗传育种专家,长期致力于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他的研究涵盖dna信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全基因组选择与关联分析、遗传参数估算以及复杂性状的遗传改良等多个前沿领域。他主导开发的遗传参数估计工具dmu,广泛应用于全球遗传评估与生产优化实践中。同时,他还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活跃在全球种猪遗传领域,为行业注入了新鲜动力。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中国育种科学家苏国生教授

5月10日一早,洗澡、消毒之后,记者终于进入了猪舍。

这是一栋占地48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生活着5000头母猪和猪仔。出乎意料,猪舍里的臭味并不太重,甚至苍蝇、蚊虫都没有。负压通风过滤系统24小时对全封闭的猪舍进行空气交换,每个单元都安装着限位栏、智能环控、自动饲喂等设备。栏舍间,母猪或卧或立,仔猪们或吮吸乳汁或追逐嬉戏。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忽然,记者感觉脚下有些异样,低头一看……众所周知,猪吃得多、拉得多嘛。幸亏穿着钢头雨靴,虽然硬邦邦有些硌脚,却也不用担心污浊。地面安装了漏粪板,下方就是粪池,定期清理地面后,粪水便从管道流向更低处的环保区,在那里处理变为有机肥。

猪舍里,苏国生正被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围在中间,半头白发分外显眼。他一边观察年轻员工的操作,一边做出指导。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观看年轻员工的操作

“现在,国内大型猪场的硬件设备和管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年近古稀的苏国生介绍说。在国外工作生活三十多年,他依然一口浓重的闽南乡音。

这位数量遗传与遗传育种领域的权威专家生长于福建安溪,曾就读于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1991年远赴瑞典农业大学深造,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前往丹麦农科院(现丹麦奥胡斯大学农业科学院)工作。

“那时,国内动物遗传育种的科研条件和水平跟国外比差距比较大,我就想,自己可以在培养中国学生和青年教师方面做点事。”在丹麦任教期间,他从自己的科研经费里挤出一部分,跟国内院校合作,陆续帮助数十位中国学生、学者赴丹麦学习进修。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带着猪场员工巡查猪舍

在丹麦工作生活三十年,苏老至今仍是中国籍。好些年前,国内学术会议想要邀请他,一问他是中国籍,转而邀请了他的丹麦助手和学生。

“家人也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我不跟她们一起加入丹麦籍。其实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就是中国人!”

67岁退休后,苏老有了更多时间,时常回到国内做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每次回国,他的日程都安排得非常紧。过去几年,他在三明市大田县前坪乡海拔900米银顶格的种猪场,帮助一家名为“银顶”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育种培优推广。作为银顶猪场合作方的首席科学家,他这次刚回国,就立即消毒隔离进场——他本可以坐在电脑前,看着育种软件的数据指导生产。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带着团队在猪舍里查看生产数据

“不到一线,就了解不到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方案的执行情况。科研,在实际运用中才更有生命力。”

半天下来,我们跟随苏老一一巡查猪舍。小冯累得瘫坐在地,苏老依然精神十足。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带着猪场员工巡查猪舍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你也能保持激情。”苏老笑得很开心。

在数年时间里让银顶这家新兴企业突破育种技术壁垒,掌握了曾祖代核心猪种选育技术这一生猪养殖金字塔的塔尖,除了严格的猪场隔离程序、专注的科研投入、大胆的行业探索和梦想外,更有苏老的拳拳赤子之心。

“过去,国内养殖企业习惯于从国外高价引进核心种猪。由于缺乏系统的种猪选育,引进种群隔几年就会退化,养殖企业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循环,耗资巨大。一旦被卡脖子,我们作为中国科研工作者难以接受。”苏老面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银顶猪场场长陈永华曾经被公司委派到美国、丹麦的种猪场学习育种技术,外方技术人员的防范和蔑视让他深感憋屈,“他们认为自己有百年的积淀,中国人的育种水平差远了,很多技术没必要知道。”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在猪舍内了解生产情况

2018年,非洲猪瘟侵入国内,造成生猪的大面积感染与死亡。最高峰时,国内一度扑杀生猪百万余头,过去粗放的养殖模式遭遇重大打击,大批小散养殖户退出市场。

中国养猪行业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耳牌是独属于种猪的“身份证”,并不是每一头猪都能当种猪。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为了保障生物安全,高标准建设、规模化养殖、精细化管理成为国内养殖场的一致选择。这些都意味着额外的高成本投入,因此,企业对猪种经济性的需求分外迫切,这也让种猪的系统选育受到了空前重视。

随着国家对自主育种的大力扶持,国内的种猪自主选育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种猪进口量骤降至不足4000头,较2020年峰值时期减少近九成。

作为生猪输入大省,福建却在近年来成为种猪输出省,并在种猪育种、健康养殖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疫病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人员、物资的流动。福建山多林多,拥有天然的生态屏障。”在苏国生教授看来,福建高标准的环保政策、适度的养殖规模也为疫病净化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在猪舍查看生产数据

位于产业顶端的种猪培育,对生物安全的要求也最高。除了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ped)等也是生猪的主要疫病,而福建的蓝耳双阴(种猪体内蓝耳病病毒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场数量达到158家,占全国的一半多,伪狂犬、ped等双阴场也居全国前列。 

中国北方多平原,农业生产可以承载大量的猪粪肥,但平原的人员密集、猪场也密集,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与防疫能力弱于多山区丘陵的南方。近年,国内种猪业出现南迁趋势,在生猪行业,有了“南繁北育”的说法。

从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角度观察,南方已成为中国种猪业的大本营,目前,排名第一的广东拥有11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福建一度以9家位居全国第三,但两家老牌育种场在近几年的大变局中亏损退出。不过,包括银顶在内的福建多个新锐种猪场,陆续花巨资从国外引种,开展系统性自主育种,冲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晚饭后苏国生教授(左)与育种总监钱金花还在讨论技术方案的调整。

“福建人做事踏实细致,很多猪场老板和股东亲力亲为,这也是福建在种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可或缺的因素。”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这种适度规模的种猪场要和大集团正面硬杠,肯定是以卵击石。我们最大的底气就是选好基因、管好健康,争取做到细分领域上的国际领先。”福建银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圣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种好,不愁没客户。”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教授现场给年轻猪场员工做指导

当前,非洲猪瘟的全球蔓延已成为业内的共识。在苏国生教授看来,生物安全是制约国内种猪选育进展的现实障碍:“单个种猪场维持在适度规模最为经济安全。但育种的进步受制于种群的数量,所以需要在多个种猪场之间开展联合育种,当前的生物安全角势又制约了种猪场之间的交流。如果能实现区域疫病净化、实现联合育种,福建种猪业的未来不可估量。” 

正是有了像苏老这样一代代动科人奋战在种猪繁育、疫病防控、科研探索的一线,福建的猪产业才能跨过一座座崇山峻岭,突破一道道艰难关卡,一步步向着国内行业高峰迈进。

未来,必然也会有越来越多受到苏老感召的动科人,助力行业走向更加蓬勃的明天!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苏国生 : 从安溪走出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 天天要闻



来源:新福建

融媒体编辑:陈晓慧

审核:一审|林百兰 二审张毅 三审|谢永茂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