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蝴蝶效应想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局,那你还焦虑啥?

2021年10月13日02:35:03 科学 1082

什么是生命,物理学家薛定谔说生命是有序又复杂,生命从周围的无序中汲取秩序,作为量子力学先驱他也曾做过生物猜想。他说一个活的生物体有着“令人惊叹的天赋,能够汇聚一股‘秩序流’到自己身上,从而避免自己腐朽成一堆凌乱的原子。”所以生命的诞生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称为“负熵”。

由蝴蝶效应想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局,那你还焦虑啥? - 天天要闻

“负熵”是什么意思?在搞清楚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熵”。熵是描述宇宙无序程度的物理量。越无序,熵越大。 通俗的讲熵就是物质的混乱程度。负熵的意思就是对抗“熵”。举个例子:十根筷子并排放在一起,看起来比较有序,熵比较低,当把这十根筷子丢到地上之后,这十根筷子排序就会散乱,也意味着熵的增加,没有外力作用,也不可能恢复整齐。

熵增就是走向混乱,负熵就是走向秩序。生命如无管理和干预,自然也会混乱到极点,就是死亡。通过自律人生,比如运动,健康饮食,稳定情绪,就是负熵。

那么不管是宇宙宏观世界,还是量子微观世界,只有追求有序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进阶,反之就是混沌和随机意味着最后的消亡。随着近年来地球各种反常现象增加:比如全球变暖,瘟疫病毒频繁发生等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而这些并不是“灭霸的一个响指”就可以去解释的问题,于是混沌这门新学科的研究诞生了。带着众多貌似无解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混沌》。


由蝴蝶效应想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局,那你还焦虑啥? - 天天要闻

01 关于作者我们需要知道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格雷克国际知名的科普作家、科技记者、科技史家,也是一位作品被视为对现代科技产生文化冲击的互联网先锋,他由于使用叙事非小说技巧介绍陌生复杂概念而广为人知,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科技作家之一”,他 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种语言。

关于这部《混沌》是他1987年的首部作品,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与此同时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书。他在2011年出版的《信息简史》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美国笔会爱德华•威尔逊科普文学奖、英国笔会赫塞尔–蒂尔特曼奖,并成为国际性畅销书。而《信息简史》的中文版也于2013年问世,并荣获2014年第九届“文津图书奖”。

《混沌》是格雷克的成名之作,也是混沌理论领域的科普名作,至今已翻译为25种语言。在这本书中指出,混沌理论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知识之一,它开创了一门新的自然科学,掀起了人类思想的新浪潮。从洛伦茨发现蝴蝶效应开始,混沌理论阐释了生命的节律、社会的演变、自然的形状和宇宙的常数,那些貌似不相干的无规则现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类看待自身与万物的视角也被彻底拓宽。知名科普作家格雷克凭借极高的科学素养,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混沌理论的奥秘。这本书展现了科学家们超乎常人的敏锐、执着和创造力。其中他们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沮丧和欢欣,都透过作者鲜活的文笔一一呈现。

02 混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吗?

由蝴蝶效应想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局,那你还焦虑啥? - 天天要闻

曾经一直以为,我们发呆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的头脑处于一个放空亦或是混沌的状态,自己也说不清。这个时候或许我们的意识进入了另一个空间,突然回神只不过意识回归形体时的复原。至于说意识到了哪里,到现在还是个谜。总之大多数发呆的时刻我们毫无疑问是放松的,也有人说这个时候我们容易进入心流

书中说到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岑仔在1980年一场题为“理论物理学的终结指日可待?”的讲座中讲到:那些支配我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所有事物的物理定律已经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我们的头脑,亦或是地球上的天气......物理学的种种成就深刻改变了20世纪的面貌。

这本书太“厚”了,厚到需要反复思考得太多,因为它颠覆了许多从前的认知。让我们站在了另一个角度去看待生命和宇宙。

03 从混沌的起点蝴蝶效应探索混沌未来的走向

由蝴蝶效应想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局,那你还焦虑啥? - 天天要闻


刚学到物理这门学科时,讲到关于我们打喷嚏的速度,感觉人类的喷嚏威力太大了,但幸好是在地球并且我们可以控制走势,如果时喷嚏毫无引力的宇宙那将呈现什么后果?以至于后来养成打喷嚏如果不是在空旷的空间,一定要挡一下的习惯,以免伤及无辜。所以思想总是伴随着认知的提升一再颠覆。

在这本书中讲到,从早在19世纪末,一些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人类经济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到一百多年后变成了一个难以忽视的现实;暴雨、高温、山火、干旱、极寒等极端天气和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让除少数死硬否认者之外的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理论未来,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

04说在最后

由蝴蝶效应想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局,那你还焦虑啥? - 天天要闻

“混沌”注定要颠覆人类对自然、对科学的看法,注定要彻底改变人类预测未知、阐述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方式。天气的变化、生物的迁徙、心跳的节律、社会的演变……在变幻莫测得“无序”“复杂”和“不确定”中寻找有序的结构,探索经典科学所无法阐明和预测的奥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理解混沌呢?纵观历史,这个世界变化无常,作为生命有限的人类个体,这一生更是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就像是在2019年的疫情爆发时,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力有限不能去奋战疫情爆发地一线,那么我们只要好好待在家里不出去添乱就是保护自己,也不去给别人带来困扰和麻烦,同时也是间接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要立足好当下,立足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把自己的各方面的基础打扎实,力争做一名实打实的斜杠新青年,我们就会在迎接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时能够有更多的应对方法。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上最惨的宇航员! - 天天要闻

历史上最惨的宇航员!

谢尔盖·克里卡廖夫,这位前苏联宇航员的传奇经历,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代,见证了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宇航员们心中的楷模。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5月19日,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在全省同步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各地通过开展生态徒步行、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左一到左五分别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杨燕青,中国...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据 NHK 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 AI“发明”的设备是否能获得专利一事作出裁决 —— 以“发明人必须是人类”为由,裁定不为其授予专利。据报道,居住在美国的原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的设备申请专利,发明人的名字却是“自主发明本产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专利局就已经...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天天要闻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在5月18日举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抗量...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创始人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