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福利礼包赠送中】即日起,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实物)一份,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57岁的大娘,姓赵,山东人。她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家里人都知道她有个特别“轴”的习惯——爱吃红薯。
不是偶尔吃,是天天吃,一天不吃就不舒服。
煮的、蒸的、烤的,甚至拿来和面煎饼吃,家里人笑称她那不是吃红薯,是把红薯当饭。
三个月前体检时有点小问题,血脂略高,医生说要注意饮食。
她不太信那一套,就想着把主食换成红薯,既能管饱又健康。
结果三个月后复查一做,医生看着报告单都愣住了——这数据咋这么奇怪?
赵大娘的血脂居然降了,而且不是一点点,是总胆固醇降低了0.9 mmol/L,甘油三酯也降了接近30%。
这对一个年近60的女性来说不常见。医生原以为是她吃了降脂药,结果她说什么药也没碰,就是每天坚持吃红薯。
听着好像红薯成了“灵丹妙药”,但真这么简单么?
红薯这东西,乍一看是粗粮,价格不贵、做法简单,谁家都吃过。
可红薯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它“低热量”,而是它的抗性淀粉。
这个成分听着陌生,其实对身体的影响特别深。
普通的淀粉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就被分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时间一长就可能搞出胰岛素抵抗、脂肪堆积这些毛病。
抗性淀粉则有所不同,其不易被消化吸收,而是径直进入大肠,成为有益菌的“口粮”。
香港中文大学营养研究所曾经发布过一项数据,抗性淀粉摄入超过25克/天的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平均下降幅度达21%,体内炎性因子CRP下降接近18%。
赵大娘每天吃两个拳头大小的红薯,正好对应了这个摄入量。
她没想到,自己无意中“喂饱”了肠道里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而这些细菌在分解红薯的过程中产生丁酸盐等短链脂肪酸,这类物质能调节免疫、修复肠壁、降低胆固醇生成,是天然的“代谢调控因子”。
不过,这件事还没完。医生注意到她的体重也轻了3公斤,但肌肉没掉多少,脂肪掉得挺明显。
这就奇了,按理说红薯是淀粉类,吃多了不该变胖么?关键就在于红薯的膳食纤维结构。
它不是那种一煮就烂、一咬就散的结构,它有韧性,肚子里不容易被消化,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加上赵大娘吃得方式也特别“讲究”,她每顿饭前先吃红薯垫肚子,后面的米饭肉菜自然吃得少了,等于用红薯挡了热量的门口。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一项关于“高饱腹感食物与体重控制”的报告中指出,红薯在100种常见主食中,饱腹感得分排名第5,仅次于土豆、全麦意面等低GI食物,但红薯的升糖指数比土豆还低,综合表现优于很多所谓的“减脂餐”。
问题也来了,这事能推广吗?是不是人人都能像赵大娘这样靠吃红薯改善身体?真没那么简单。
医生再一细问,发现赵大娘除了红薯吃得多,还有个习惯帮了大忙——她从不油炸红薯,也不空腹吃红薯。
这两点看似不起眼,其实是关键信号。
如果红薯一油炸,糖分和淀粉经过高温变性,抗性淀粉几乎被破坏光了,反而会转变成高GI食物,引发血糖飙升。
日本东京大学食品工程实验室的数据显示,红薯在180℃以上油炸后,其抗性淀粉保留率不到15%,而蒸煮保持在68%以上。
空腹吃红薯也不是啥好事。红薯中的糖醇类物质,比如甘露醇,会刺激胃酸分泌,空腹吃容易胀气,甚至导致胃痛。
有些肠胃功能本来就弱的人,一早上一块红薯下肚,整个上午都打嗝、放屁,难受得很。
所以赵大娘这种“饭前吃几口蒸红薯”的做法,反而既保护了肠胃,又延缓了血糖波动,是无意间“吃对了”。
但吃对红薯,不代表就没有坑。
医生翻看她三个月来的体检数据时,也发现了一个细节问题——她的血清钾浓度有轻微偏高。
此数据虽尚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却已趋近于上限。
红薯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每100克红薯中钾的含量约达300毫克,然而成年人每日推荐的钾摄入量大致在2000至2500毫克。
赵大娘一天两块红薯就轻松拿下近四分之一,如果再搭配上香蕉、西红柿这类高钾食物,就容易超标。
高钾血症早期没啥症状,但一旦严重了会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甚至有心脏骤停的风险。
尤其是慢性肾病患者,肾脏对钾的清除能力下降,吃多了红薯就可能出事。
所以医生建议她以后吃红薯要注意搭配,比如多喝水、多吃利尿的黄瓜、冬瓜之类,帮助排出多余钾离子,不然时间久了可能出问题。
讲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联想到另一个东西——地瓜干、红薯干这些“健康零食”。
医生对这类食物评价不高。红薯一旦晒干,糖分浓缩,100克红薯干的含糖量能达到60克,几乎跟糖果差不多。
有些人一边喊减肥,一边嘴里嚼着红薯干当零食,结果不瘦反胖,还把血糖吃高了。
还有一类人也得警惕,就是肠易激综合征人群。
红薯虽然膳食纤维丰富,但含有较多的果寡糖和可发酵糖类(也叫FODMAPs),这类物质在大肠发酵产生气体,容易引起腹胀、腹泻或者便秘交替。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研究团队指出,在肠易激患者中,有29%在摄入红薯后出现明显腹部症状加重。这类人吃红薯得挑时间、挑方式,宁可少吃也别硬撑。
再看赵大娘,她吃红薯的事看似随意,其实每一步都恰好踩中了健康逻辑。
她没跟风网红养生餐,也没听谁的建议,就是按自己身体舒服的节奏来吃,结果阴差阳错给自己吃出一身好数据。
医生虽然诧异,但也不得不承认,她这种“天然饮食自调法”,比很多补剂保健品更靠谱。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郑九斤.红薯的保健功效与食用方法[J].湖南农机,20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