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被肠绞痛这事儿困扰得够呛。肚子一阵阵疼,走路坐着都难受,连吃个饭、睡个觉都成问题。更别提工作了,老觉得哪哪都不对劲,整天心里忐忑,生怕肚子又闹腾起来,影响事儿。这种痛,不是那种一两天就能说没就没的,常常反复发作。病痛缠身,心里别提有多烦,多没底。治了半天,效果不明显,还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情况,着实让人心灰意冷。
肠绞痛,其实不少人还不太清楚它分寒型和热型两种。治病关键是对症,差点搞错了方向,吃药喝汤反而适得其反。很多人光是听到“寒”“热”,头就大了,根本不懂怎么区分,治起来心里没底,怕弄错了。甚至有些人只凭感觉乱试各种偏方,结果不但没缓解,反而更折腾。对着肚子痛,心里那个急啊,可说不出来,感觉像是在和自己折磨。
先说说寒型肠绞痛吧。它多半是因为身体受了凉,肠道“受冷了”,导致气血不顺,肠道一阵阵绞痛。肚子疼得那叫一个扎心,往往是冷冷的感觉,疼的时候肚子发紧、发硬,有时候还喜欢往腹部两侧或者肚脐周围扩散。疼痛往往遇冷加重,热敷或喝点热水能稍微缓解点儿。伴随的表现是怕冷,手脚冰凉,有时还会觉得四肢无力,浑身没劲儿。大便可能偏硬或者有点不畅,身体整体状态比较“冷”。
反过来说,热型肠绞痛就是因为体内有“热气”积聚,肠道发炎或是消化不良引起的。疼起来多半是烧灼感,肚子里像有火在烧,疼得时候肠道比较柔软,不像寒型那样发紧。疼痛部位常集中在肚子中间,有时候还会伴有口干口苦,喜欢喝冷饮但又怕凉,脸色偏红,或者有点烦躁不安。大便多半偏软,甚至有时拉肚子,感觉肠道“火气”上来了。遇热疼痛加重,冷敷或喝凉水稍缓解。
这两种肠绞痛症状差别不算特别大,但关键细节多着呢。患者如果能简单分清楚,大体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了。寒型疼痛重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清淡,别吃冷饮冷食,适合用点温热性质的食物和饮品,像生姜红糖水、热粥之类的能帮忙;热型的就得清热解毒,多喝点绿豆汤、菊花茶之类,有助于降火,别吃辛辣刺激的东西,特别是油炸辣椒啥的,要远离。
可问题来了,很多人自己难以准确判断这两种类型。肚子痛的时候,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怕冷,一会儿又觉得口干,搞得自己头晕眼花,不知道是热是寒。有时忍着不去管,想着时间长了会好,可疼痛反而越来越频繁,甚至影响睡眠,晚上翻来覆去,第二天整个人都没精神。慢慢地,心情也跟着糟糕,感觉整个人都被肠子绑住了,真心想要一个能帮自己区分病情的“指南针”。
还有一点很现实,许多中老年朋友对这些症状更是摸不着头脑。平时生活中,喜欢喝点凉茶解暑,或是冬天喜欢吃冷饮,身体不舒服时又乱吃药,结果有时候对症下药反而越治越糟。碰到寒型疼痛喝凉茶,火上浇油;热型疼痛却乱用暖身的药膳,也没啥用。加上咱们这一代人不太爱去医院,觉得小痛小病忍忍就过去,反正忙着照顾家人和自己琐事,没时间折腾治疗。其实,这种纠结和无奈,正是很多人对肠绞痛最真实的写照。
想缓解肠绞痛,先别急着瞎吃药。弄清楚自己是寒型还是热型,掌握一些简单的分辨方法,是打好治疗基础的第一步。平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疼痛是冷还是热,肚子紧不紧,伴随症状有哪些,饮食习惯有什么变化……这些细节能帮你自己找到病因。然后,再针对性地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往往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