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一个我们平常根本不会多想的生活习惯——打麻将。
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动的老人。年纪到了七十多,有些人越打越精神,有些人却越打越退化。为什么?
我接触过不少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打麻将是他们生活中最规律的事情之一。有的每天固定时间坐下来四五个小时,风雨无阻。
你要说是图个乐子、锻炼脑子,这没错。但久而久之,我发现,这种看似“健康社交”的方式,其实对某些人来说,慢慢变成了一种“慢性消耗”。
先说最明显的一点,久坐不动。老人本身基础代谢率就低,血液循环也没年轻人那么通畅,有的老年人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结果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动弹,血压升高、血糖波动、下肢水肿,通通找上门。
有一位七十六岁的老先生,几年来每天晚饭后准点打麻将,后来查出来下肢静脉血栓,还是因为一次打牌时间太长,坐得腿都麻了才被家人发现送到医院。
久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不是小事。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基础病比较重的老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反而会加速问题的出现。
再说说用脑过度却缺乏休息的问题。很多人以为打麻将能锻炼大脑,防老年痴呆。理论上但你得看怎么打。打得有节制、每次控制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那自然好。
但现在很多老人打麻将不是“锻炼”,而是“沉迷”。一打就入迷,精神高度集中,输了还情绪激动,赢了也上头,心率上来了,血压也跟着往上飙。
你应激激素长期升高,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反而是一种慢性损耗。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越是这样高强度的“娱乐”,越容易加速他们的认知退化。
我接诊过一个八十岁的阿姨,儿子带她来复查记忆力,说她最近变得特别健忘。我了解下来,她几乎每天都在打麻将,从下午两点一直打到晚上八点,连晚饭都是草草了事。
她的睡眠质量也很差,入睡困难,半夜醒来后还会回忆白天的牌局。睡眠不足对老年人来说杀伤力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尤其是深睡眠减少,直接影响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
除了身体和大脑上的影响,打麻将对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不小。
有些老人麻将桌上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输了就闹情绪,赢了也可能引起矛盾。尤其是那种“固定搭子”,一打十几年,关系特别微妙,吵了架又放不下,没麻将打又失落,形成了一个怪圈。
更让我担忧的是,有些老人把打麻将当成生活的全部。子女上班,老伴去世,生活中没有其他社交了,麻将桌成了唯一的“寄托”。
一旦身体不允许打了,或者搭子不在了,他们会非常失落,甚至陷入抑郁。这种社交依赖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风险。
也有正面的例子。有些老人打麻将很有节制,每次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定期休息、注意饮水、情绪稳定,反而成了一个社交小圈子,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但说实话,这样的老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一坐下就不知时间,一打起来就情绪激动,甚至影响饮食和睡眠。
我确实见过少数老人,打了一辈子麻将,到八十多岁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情绪稳定。
但这类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生活节律很好,每天按时锻炼、饮食规律、睡眠充足,麻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停,该休息。
但更多的老人,是在麻将桌上慢慢变得疲惫、焦虑、认知迟钝,甚至出现社交退缩、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不定等问题。一些家属会说,怎么感觉我爸最近变得脾气暴躁、记忆力差了,好像整个人都变了。很多时候问题就藏在那一张麻将桌上。
别忽视一个现实:打麻将虽然是社交活动,但它并不是认知训练的最佳方式。
真正有益于老年人大脑健康的,是规律的作息、有氧运动、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认知挑战,比如阅读、写字、学习新的兴趣爱好。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大脑保持活力的方式。
而麻将,如果失去了节制和边界,反而会成为一种精神消耗和生理负担。有些老人到75岁以后,身体每况愈下,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睡眠紊乱,其实都和长期沉迷麻将有关。
我不是反对打麻将,它确实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也很有社交意义的活动。但关键是怎么打、打多久、和谁打、打完之后怎么休息。就像吃饭一样,吃对了是营养,吃错了是负担。
有时候,我会和一些病人聊天,说你打麻将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晚上会睡不着?有没有发现最近记性变差、做事容易急躁、腿脚更容易肿胀?他们往往一愣,然后点头。很多问题,就是这么慢慢积出来的。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长期打麻将,不妨从旁观察一下,看他们是不是越来越依赖麻将来填补内心空虚?是不是越来越不愿意运动或者参加其他活动?是不是越来越失眠、健忘、情绪起伏大?这些信号都不能忽视。
我们当然希望老人晚年生活丰富、有趣,但健康的老年生活,是多维度的,不只是靠麻将支撑起来的。要有运动、有社交、有认知、有情绪的平衡。
如果你已经七十五岁,或者家里有这样的老人,不妨重新审视一下麻将在生活里的角色。不是不打,而是要打得有度、打得健康、打得开心。别让一张麻将桌,偷走了你原本可以更健康、更自在的晚年。
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情绪稳定、认知锻炼,这一整套组合拳,比任何一种“单一的娱乐方式”都来得更长久、更实在。
参考文献:
[1]黄玉蓉,宋洁,戴艳,等.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3665-3669.
[2]李文静,张丽,贺玉芳.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参与度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38(02):112-116.
[3]吴建华,刘晓琴.打麻将行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0):7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