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冬藏”转“春生” 养阳滋阴防风寒

2025年01月19日11:04:04 健康 1584

1月20日将迎来“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中医专家提示,大寒时节寒冷且干燥,也是由“冬藏”到“春生”的转折点,天气时寒时暖,养生防病应注意防寒保暖、养阳滋阴、舒筋通络,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

大寒“冬藏”转“春生” 养阳滋阴防风寒 - 天天要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许云说,大寒节气人体阳气逐渐升发,若升发不畅,又遇气候寒冷,人容易出现后背酸紧、颈腰部僵硬疼痛或者头晕眼花、胁肋胀痛等症状。同时,这一时期内火易生,体内热气若散发不出去,易导致津液被消耗,出现口舌生疮、咽喉疼痛、情绪烦躁、口苦便秘等表现。

中医专家认为,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又值冬末迎春阶段,这一时节不仅要“御寒养阳重收藏”,还要注意疏泄肝气,为春季肝气升发做准备。

“饮食应从温补转变为清补,并遵循升阳散寒原则。”许云说,应少食大温大热食物,适当添加清淡的蔬菜,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宜多吃木耳、芝麻、兔肉、鸭肉等补阴食物,搭配萝卜、西红柿、山楂等和胃消导食物;烹饪时加入生姜、花椒、苏叶、香菜等味辛性温的食材,还能顾护正气、驱邪防病。

“大寒节气仍然十分寒冷,人们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佳艺说,这一时期仍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外出注意保暖,重点护好头、胸背、足等部位;不宜进行剧烈的室外活动,可选择瑜伽、太极拳等以舒展、拉伸为主的运动帮助阳气升发;还应怡养心神,敛气少虑,可选择读书、练字、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

专家介绍,大寒时节可通过刮痧、捏脊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松解肌肤腠理,疏通阳气走行的经脉,推动气血运行;还可利用艾灸疏散外寒、活血暖身,增强御寒能力,调整全身气血经络。此外,泡温泉可以温阳祛寒,通调血脉,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气血不通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并缓解精神紧张、改善睡眠。(记者田晓航)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儿养生讲究全给您掰扯明白了 - 天天要闻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儿养生讲究全给您掰扯明白了

今儿个咱唠唠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儿,顺带跟您说说咱北京人入伏后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乎。要说这三伏天,可是一年里阳气最足、湿气最重的时节儿,也是调补身子的黄金窗口儿。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 天天要闻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转自:经济日报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与阿里健康联合发布“科学减重标准”,希望通过规范的营养管理、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帮助超重与肥胖人群开启科学减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