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07月06日
1085
健康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07月06日
1466
健康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07月06日
1761
健康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07月06日
1301
健康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07月06日
1947
健康
一、误把癌症当“上火”的周先生周先生今年56岁,工作压力大,加上日常饮食油腻,夏天一到,他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化。起初,他仅感觉口干、眼睛泛黄,好像是典型的“上火”表现。依照多年“土方法”,他买了些“去火药”服用,希望症状能缓解。
07月06日
1847
健康
俗话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6月7月一到,水果摊上那红彤彤的荔枝,简直像小灯笼一样招人喜欢,剥开那层薄皮,水灵灵的果肉,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07月06日
1371
健康
三伏天汗流浃背全身软?2025年7月15日入伏,40天蒸笼模式启动,汗里哗哗丢钾元素才是真凶。别光灌水,补钾比补钙更紧急!毛豆被小看了。每百克含钾478毫克实打实超香蕉,煮时剪开两头入味快,过遍冰水锁住翠绿。追剧当零嘴比薯片强,蛋白质还管饱
07月06日
1375
健康
今儿个咱唠唠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儿,顺带跟您说说咱北京人入伏后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乎。要说这三伏天,可是一年里阳气最足、湿气最重的时节儿,也是调补身子的黄金窗口儿。
07月06日
1670
健康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07月06日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