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0时至17时哈市新增本土感染者6例

2022年10月30日22:04:20 健康 1916

10月30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哈尔滨市疫情防控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副主任杨超就哈尔滨疫情情况、特点、防控措施等进行主旨发布,并对公众发布疫情防控提醒。

10月30日0时至17时哈市新增本土感染者6例 - 天天要闻

据介绍,10月30日0时至17时,哈市新增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6例。其中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初筛阳性4例。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南岗区,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初筛阳性人员南岗区1例,平房区2例,阿城区1例。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哈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18例,其中:平房中通关联病例13例,绥化返哈关联病例5例。病例分布在:平房区10例,南岗区5例,阿城区3例。新增阳性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情况:

确诊病例8,轻型,现住南岗区西大直街学府名苑清华座。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情况:

无症状感染者6:现住南岗区学府路1号福顺尚都

10月30日0时至17时哈市新增本土感染者6例 - 天天要闻

疫情形势分析

经基因测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疫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均为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存在2个传染源、2条传播链。二是疫情感染来源明确,现有阳性感染者流行病学关联较为明确。三是疫情有较明确的工作场所聚集性,“1027”平房中通关联疫情已涉及病例13例,占72.2%。四是现已诊断的阳性感染者中确诊病例多于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占全部病例的57.1%。

截至目前,本次疫情共有两条传播链

一是外市地抵返哈人员在居家隔离中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其同住人核酸检测为阳性;

二是“1027”平房中通关联疫情,首发病例在重点人员筛查中发现,随后同宿舍、同班组,以及共同生活人员相继发病,共涉及病例13例。

基因测序显示本次疫情病原均为BA.5.2进化分支,与外省及省内疫情毒株高度同源。综上,现阶段我市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

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快字当头、以快制快、先管后筛,高效处置突发疫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快速启动应急响应。自发现阳性感染者以来,市、区指挥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迅速做好各项疫情处置工作。实行扁平化管理,统筹调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疫情处置效率。截至目前,已启动隔离宾馆房间6699间。同时,派驻干部进社区,加强基层力量,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快速提级流调排查。坚持“早快准严细实”,最大程度筛查风险人员。通过“主动排查+大数据+协查工单+主动报备”相结合手段,排查阳性感染者行程轨迹及可能与之接触的风险人员。截至10月30日17时,共排查判定密切接触者3354人,密接的密接6149人,排查发现涉疫风险人员10227人,已全部按照第九版防控要求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三是快速管控风险区域。经专家综合研判,根据阳性感染者活动场所风险程度划定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截至10月30日17时,全市现有中高风险区6个、临时管控区2个。后续还将根据风险变化,随时动态调整风险区域范围,努力减少人员集聚,防止交叉感染,阻断疫情传播蔓延。

四是快速公布病例信息和轨迹。已于10月28日开始,每日公布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在这里,我也请广大市民保持关注,提示在此期间与病例有过接触史或活动轨迹有交集、重合的人员,迅速做好个人防护,立即拨打社区或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电话,不要外出,配合工作人员开展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提醒注意事项

近期,国内省内和我市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说明疫情防控时刻不能放松。对此,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减少非必要出行。确需离哈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龙江健康码”绿码通行。对市外抵返哈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实行落地核酸检测。应提前48小时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宾馆酒店和单位报备。

二是积极参加核酸检测。本次疫情以来,我市连续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请市民朋友务必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每天一检、不落一人,并自觉服从现场管理,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对未按规定时限要求参加区域核酸检测的人员“龙江健康码”赋黄码,出现阳性病例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时刻做好个人防护。大家务必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规定,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等防疫措施,出入公共场所时积极配合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卡和场所码扫码查验。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病毒在物品上存活时间相对长,接收快递、采购冷冻食品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和物品消毒。

四是严格规范就医流程。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要本着对自己健康负责,为他人健康负责的态度,当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症状时,务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及时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规范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来源:冰城新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 天天要闻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显示,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且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和住院负担。痛风在国人中发病率不低,且湖南、广西柳州最高。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该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万30~79岁成年人数据,测量...
一文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类型 - 天天要闻

一文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类型

脑炎是指脑实质炎性反应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脑炎的经典病理改变以灰质的神经元受累为主,嗜神经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经抗体对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一定选择性,但白质髓鞘、脑膜与血管也可受累。根据病因可将脑炎分为感染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两大类。感染性脑炎相关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其中各种嗜神经病毒是感染性脑炎最主...
EHA速递:初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全球首项BTK抑制剂vs来那度胺对比研究 - 天天要闻

EHA速递:初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全球首项BTK抑制剂vs来那度胺对比研究

宣武医院孙婉玲团队联手北京协和医院张炎团队在EHA2025大会发布初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全球首项BTK抑制剂vs 来那度胺对比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孙婉玲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张炎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REDEFINING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NEWLY DIAGNOSED PRI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