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稳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治疗期间要及时对血糖进行控制,其中运动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控糖方式。
根据研究表明,持续运动30min之后,血糖含量会相应地下降12%-1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促使肌肉不断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不过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患者在运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下面这几种问题。
一、确定运动的时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运动的时机不对,那么不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等问题。
一般来说,患者可以在饭后的4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进行运动,并且将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1个小时内,毕竟这时候体内的血糖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要是运动过量很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不仅如此,运动方式的不同也可能会影响到血糖的稳定,患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对于一些年轻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激烈一些的活动,比如打球,跳舞等。
但如果自身的条件不允许,那么可以采用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例如太极拳。相较于其他的运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而且还能起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三、治疗彻底
据了解,糖尿病一旦患上,就很难彻底治愈了,只能通过出吃降糖药或者打胰岛素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但是很多时候,患者会觉得只要加强运动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以至于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而这是治疗不彻底的典型表现。
对此,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规范用药,进行切实可行的治疗,从而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
四、情绪的控制
情绪的稳定是影响糖尿病的其中一种主要因素。如果患者长时间处在郁闷、暴躁或者悲伤等不良的情绪中,那么体内的血糖就会出现异常的波动。
虽然这种疾病很难完全根治,但是最好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尽量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避免给血液的流通造成不必要的刺激,从而较好地控制病情。
五、调整饮食
患者在平时的时候要及时调整饮食习惯,补充营养,并且控制好每天的糖分摄入量。不过,在控糖期间,最好不要吃一些不明来源的保健品,以免体内的热量超标。
与此同时,患者还要记得补充水分,特别是在运动的时候,要多喝水,尽量不要喝含糖的饮料,避免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
以上就是控制血糖的五种主要方法,总的来说,要想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稳定的状态,那么除了进行适当的运动之外,患者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并且注意情绪的调节,从而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病情出现恶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