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是什么?

2022年08月27日22:56:03 健康 1956

“耵聍”何许物也?

“耵聍”这两字都是“耳”旁,肯定有耳朵有关系。其实,“耵聍”就是俗话说的“耳屎”罢了。

但“耵聍”总给人一种更亲近的感觉,“耳屎/耳垢”则让你敬而远之了。

可见,好的名字是多么重要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耳道结构

当然,耵聍还有别更陌生而又让人莫名其妙的名字,比如“耳墨”“脑膏”“泥丸脂”之类。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下次掏耳朵的时候可以装叉地说:“注意了,我要掏脑膏了!”没文化的还以为您要自杀了呢,哈哈!

叮咛”表示“嘱咐,嘱托”,大概也是靠近耳朵说话吧。这“耵聍”二字与“叮咛”,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可能是流出一源吧。只是,这样一来,“怎么都别忘了/一声平安的叮咛”,这歌词就有点无法直视了。

“耵聍”不是垃圾

耵聍由位于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油脂性物质,可以保护外耳道免受真菌和细菌的侵袭。

而且,耵聍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能吓退各种小虫子,防止它们钻进外耳道。即使小虫子鼻子不好使,耵聍的黏性也能粘住小虫子,防止它们更深入“探险”。所以,古人说“耳屎贵如金”(不单单只是说颜色像黄金哦)。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耵聍(耳屎)能保护我们的耳道(可能不包括图中的情况)

你还别说,中医有“耳塞”一味药,其实就是“耵聍(耳垢)”,可以入药的。医书上明明写着:

耳塞

【释名】耳垢、脑膏、泥丸脂

【气味】咸、苦,温,有毒。

【主治】颠狂鬼神及嗜酒。(大明)蛇、虫、蜈蚣螫者,涂之良。

以后,自己掏出的就要好好留着备用哦(开玩笑的,快拿开的,我不要这个)。

伊朗科学家与“耳垢杀虫剂”

展思还读到了一个叫“耳垢与杀虫剂”的故事,大意是说,一位科学家想到了耳垢驱赶昆虫,那么我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岂不是就可以发明出一种“无毒杀虫剂”了。哈哈,聪明如我,这科学家想。后来,果然发明了这种“耳垢杀虫剂”,建议商标注册为“二狗杀虫剂”。嗯,很好的一个故事,特别适合中学生写作文。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难产的“耳垢杀虫剂”

但是,且慢,这故事好像有点猫腻。

首先,这个故事的版本就有几个,这科学家一会儿是受到妻子说没有无毒杀虫剂的启发,一会儿又是遇到同事说耳垢太多,还有的是他妻子用杀虫剂药死了宠物狗,不一而足。而且这科学家的名字也怪怪的,其他地方竟查无此人,只有他发明了耳垢杀虫剂的故事。有的文章还煞有介事、言之凿凿地写着“依拉迪·赫拉比是出生在伊朗的大发明家,他名下还有400多个发明专利”云云。为了显得真实,真是用力过度啊。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耳垢杀虫剂”

因此,展思不得不怀疑,所谓“耳垢杀虫剂”的故事,和牛顿苹果、华盛顿核桃树的故事,都是有人编造的呢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伊朗科学家依拉迪·赫拉比的“故事”

但这故事还是在流传着,显然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牵动人心的“耳垢杀虫剂”

实在不行,先用着这个吧……

“耵聍”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试试就逝世”

正是:

千份叮咛话要听,万份耵聍是药性。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 天天要闻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当"网抑云"成为深夜朋友圈的接头暗号,当"我emo了"取代具体情绪表达,这届年轻人用戏谑解构着精神困境。可当调侃成为情绪的遮羞布,我们是否正在错失与真实自我对话的契机?那些未被言说的沉重,或许正悄然改写着大脑的沟回。某个慵懒的周末,你精心布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 天天要闻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上个月遇到一位客户,40岁的林姐,平时工作忙得顾不上做饭,经常靠外卖应付。她试过节食,但每次饿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更馋高油高盐的食物。后来我建议她尝试调整饮食节奏——5天轻断食,不用挨饿,也不用顿顿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闻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张姐来咨询时,手上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她说试过节食、跳操、甚至买过代餐粉,但体重像卡在某个数字不动。我让她先回答一个问题:“你吃早饭时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于是我给她分享了四个简单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习惯调整,让她先坚持21天。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 天天要闻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但最近常去的药店断货了,店员推荐他用厄贝沙坦替代,说是两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两者混用。虽然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