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山轮战期间,越军为了削弱我军战斗力,经常试图击毙我军指挥官、狙击手或者其他关键人物来打击我军士气、破坏指挥体系。
1987年,越军在得知我军参战的27军老军长把儿子也送上了前线,当即下令给他们的前线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活捉或者击毙老军长的儿子,最终结局如何呢?
图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两山轮战”是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极为惨烈的一场拉锯战,持续时间长达十年,中国军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危机四伏的前线,被“刻意针对”的王镇疆能否实现绝地反杀?为什么越军会盯上他呢?
原来在老山轮战时,作为英雄后裔的王镇疆,已是解放军27军80师238团的副团长,作为王家三代单传的独子,却并没有呆在后方,反而对自己的老爹说:“别人都上战场了,我却躲在后方苟且偷生,真没脸活在世上。军长的儿子更应该上战场。”
图来源于网络
听到儿子这么说,老军长也十分欣慰,便安排他到了老山前线。在全团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面对气势高涨渴望建立功勋的年轻士兵,王镇疆铿锵有力的说:““我家三代受党恩、国恩,无以回报。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军人挺身而出,我是军长的儿子,我不带头往前冲,难道先让老百姓家的孩子往前冲吗?”
到了战场上,王镇疆更是以行践言,用实力证明了自己。238团开赴老山前线后,负责的是有“老山上甘岭”之称的麻栗坡八里河东山,山高林密、潮湿闷热、毒虫横行。可为了掌握一线信息,王镇疆把指挥部就设在了前线上,在他看来,指挥员靠前、干部子弟也靠前,就是要身先士卒,表明誓死战斗到底的决心。
图来源于网络
艰苦的作战环境中,王镇疆带领全团战士肩扛手提运物资,背着砍刀、背篓辟道路,带领战士们作高强度临战训练,与不断袭扰、挑衅我军边防防御阵地的越军作战。238团如同一颗“钉子”,牢牢钉在八里河东山,也让分界线对面的越军忌惮不已。
不甘心的越军很快利用频繁夜袭,试图拔掉238团的阵地。而王镇疆很快炮兵观察所一起找到了越军夜袭的规律,并给前线士兵下令,只要敌人前来偷袭,就放近了挑着对面的指挥员打。
于是本来攻势猛烈的越军在指挥员倒下后,立作鸟兽散;就这样连续打了几次,愣是把越军打怕了,夜间偷袭活动越来越少,到最后越军基本上不敢来了。
图来源于网络
英勇+智慧就是王镇疆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本领,正因如此,越军对他这个近在咫尺的“钉子”又恨又怕,早就想除掉他了,不久,越军等到了这个机会。
而且他们对王镇疆的情况了然于胸,知道他是我军27军老军长的儿子,更知道他人就在前线阵地上。于是给士兵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拿下王镇疆。
因为只要王镇疆倒下,没有核心人物的238团的士气和战斗力必然下降,他们就可以拔掉眼前的“钉子”,甚至对于27军老军长本人也会造成巨大冲击,影响到27军整体的作战。
图来源于网络
于是在238团军事主官离开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越军展开了频繁、猖狂的挑衅偷袭,双方交战激烈。而被越军视为主要打击目标的王镇疆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防范越军偷袭,他设计在交通壕上盖沟,设立阵地交叉口的火力点,还根据战场情况设计了“冷枪冷炮”活动。
此外,王镇疆一改“以防御为主”的老办法,而是采取用炮火压制越军的进攻和偷袭的作战新理念,在敌我态势比较严峻的时刻,依然以这种方式转换了战场危机。最终,越军想活捉或击毙王镇疆的奸计没有得逞,但遗憾的是,由于部下对其作战部署的不重视,导致19岁的战士李少云牺牲在了战场上。
图来源于网络
回首过去艰辛无比、牺牲巨大的真实战争,让我们清醒认识到,胜利来之不易,那是用王镇疆这样的指战员的智慧,用李少云这样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历史记住他们,让国家和民族记住他们,让一代代中华儿女记住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