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空战结果,截至5月7日,巴方共击落印度 8架战机。根据有关专家推测,这些战果或出自歼-10CE战斗机之手。
超视距打击,是雷达+导弹的“死亡套餐”
歼-10CE装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如同透视眼,能在240公里外锁定印度阵风战机。配合PL-15E导弹145公里的射程,相当于在足球场另一端精准狙击苍蝇——当印度飞行员还在肉眼寻找目标时,导弹已经呼啸而至。这种“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战术,让苏-30MKI这类没有相控阵雷达的俄制战机沦为活靶子。
体系化作战,是空中刺客布下的天罗地网
歼-10CE并非单打独斗,它与ZDK-03预警机构建的作战体系如同猎杀网络。当印度米格-29刚起飞,电磁信号就被预警机捕获,数据瞬间同步到歼-10CE座舱。这种“上帝视角”让印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编队形同裸奔。
更致命的是,巴基斯坦通过数据链将歼-10CE、枭龙、防空导弹联网,形成立体猎杀圈——被击落的印度无人机和美洲豹攻击机,正是撞进了这个死亡陷阱。
战场适应,让印度陷入“装备诅咒”
印度空军“万国牌”装备的致命缺陷在空战中暴露无遗:法国阵风的导弹与俄制苏-30的火控系统不兼容,国产LCA光辉战机航电系统频繁死机。
反观歼-10CE从机体结构到软件系统全流程自主可控,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性完胜。就像用瑞士军刀对抗精装手术刀,印度飞行员连武器按钮都没摸清就被击落。
战略威慑,改变了地区力量平衡
这次空战验证了歼-10CE的三大威慑力:一是迫使印度阵风机群不敢前出克什米尔;二是瘫痪印军导弹袭击计划;三是动摇印度空军体系信心。被击落的LCA战机残骸更引发印媒质疑国产装备价值,这种心理震慑远超战术胜利。
值得关注的是,巴方宣称所有被击落敌机都坠毁在印度境内,这意味着歼-10CE可能在边境线实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拦截作战。这种精确的空间控制能力,正是现代空战体系碾压单机性能的绝佳例证。
估计现在各国的军事专家都在对印巴这场空战进行分析总结,而空战结果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军工完成“自主技术+体系整合”的双重突破,传统军事强国靠堆砌进口装备的路径已然失效。
换言之,歼-10CE的“打印机”神话,本质是工业体系对抗采购清单的降维打击。
#巴基斯坦称已击落6架印度战机##歼10CP是否干掉印度“阵风”##印军阵风坠机现场距边境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