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曾经在公开场合聊到了中国航母的事儿,他觉得第四艘航母可能会用常规动力,还说中国在航母这块有自己的独门绝活,未来可能得装备8艘航母。
中国航母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中国航母真的是从零开始,硬生生趟出一条路来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是乌克兰的瓦良格号,1998年的时候,我国把它买了回来。那会儿这艘船还没完工,基本上就是个空壳子。
之后,我国花了好几年时间改装、升级,终于在2012年让它正式服役。辽宁舰的下水,等于我国正式挤进了航母这个“大国俱乐部”,意义不小。
接着是第二艘,山东舰。这可是我国第一艘自己从头到尾设计和造出来的航母,用的是常规动力,起飞方式是滑跃式,2019年正式入列。山东舰的成功,让我国攒下了不少造航母的经验,后面的路子就更好走了。
第三艘是福建舰,2022年下水的。这艘航母还是常规动力,但牛就牛在它装了电磁弹射系统,这技术可是个大突破。福建舰的排水量达到了8万吨级,战斗力比前面两艘强了不少,算是中国航母的一次飞跃。
说到航母的动力,基本上就两种:常规动力和核动力。常规动力靠烧油或者燃气轮机,核动力则是用核反应堆。
常规动力的好处是技术老到,造起来成本低,修起来也简单。缺点就是跑不远,得老惦记着加油,续航能力有点捉急。
核动力的强项是能跑,能跑得特别远,基本上不用老想着补给燃料,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问题也明显,技术太复杂,造价高得吓人,维护起来还特别费劲。
我国现在三艘航母全是常规动力的,主要是因为咱刚起步,常规动力这套路子熟,风险小,造起来快。尤其是从辽宁舰到福建舰,我国已经把常规动力航母玩得挺溜了,想赶紧多攒几艘船,扩大舰队规模,这是个挺务实的路子。
不过长远看,核动力肯定是趋势。毕竟我国以后得往远洋跑,核动力航母续航强,能撑得起更远的任务,海军的影响力也能再上一层楼。
中国造航母有啥独门绝活
我国工业体系,绝对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造航母需要啥,我国都能自己搞定。钢板、雷达、发动机、武器系统,全都能自产,不用看别人脸色。这底子厚实,航母想造几艘就造几艘,后勤保障完全没问题。
从辽宁舰改装开始,到山东舰、福建舰一步步造出来,我国在航母技术上真是下了苦功夫。尤其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这玩意儿让舰载机起飞更快、更安全,战斗力蹭蹭往上涨。现在我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能跟世界顶尖水平掰掰腕子了。
造航母不是一个人能干的活儿,得靠一大群人。我国这些年培养了无数跟航母相关的人才,设计师、工程师、船员、飞行员,啥都不缺。这支队伍越来越专业,航母发展自然有底气。
我国海岸线那么长,海洋权益那么多,航母不是摆设,是真得用得上。保护海上通道、维护海外利益、震慑潜在对手,航母都是硬家伙。更别说航母还是大国身份的象征,我国要站得稳,航母少不了。
未来真能装备8艘航母吗
金灿荣教授还抛出个大胆想法,说中国以后可能会装备8艘航母,4艘常规动力,4艘核动力。这听着挺唬人,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道理。
中国安全压力不小,东海、南海、印度洋,哪儿都需要盯着。加上海外利益越来越多,比如“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能源通道,都得靠海军护着。8艘航母听着多,但摊到这么大的摊子上,其实也就够用。
再说了,航母还得轮着用。一艘在执勤,一艘得保养,还有一艘得训练,实际能随时出动的没几艘。8艘这个数,能保证中国随时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
现在中国有3艘航母,第四艘也在造,后面再加几艘,不是啥天方夜谭。经济上,中国这些年发展快,造航母的钱还是掏得起的。技术上,常规动力已经很成熟,核动力也在摸索,时间问题而已。
当然,挑战也不少。钱是个大头,航母不光造起来贵,养起来也烧钱。核动力技术更是个硬骨头,得花大力气啃。还有国际上,有些国家看见中国航母多起来,肯定得嘀咕两句,外交上得好好平衡。
金灿荣这话说得挺有谱。第四艘航母用常规动力,符合现在中国的情况,技术稳,速度快。中国造航母的优势摆在那儿,工业、技术、人才、需求,哪样都不缺。
未来8艘航母听着远,但一步步走下去,真有可能。
中国航母这路还长着呢,得慢慢攒经验、攒技术。
咱也不惹事儿,航母主要是保家卫国、护海上通道,顺便为世界和平出点力。
参考资料
从0到3,从跟随到领先!回顾中国“航母之路” 央视网
[1]李柏彦.国轮国造打造疏浚强国的中国航母访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秦斌[J].求贤,2023,(04):36-39.
[1]林树清.碧海蓝天戍疆边——欣闻福建舰首航并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有感[J].中原文学,2024,(15):80.
[1]汤加.巨舰启航,圆70年中国人航母梦——中国首艘航空母舰入列启航[J].科学启蒙,2013,(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