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2023年06月27日20:53:04 国际 1087

连“愤怒的小鸟”这种手游他们都不放过。

“窃听”这种最没有“人权”的事情,为什么能在美国受到法律的保护呢?

“没有可避难之地,没有可安息之所,美国政府不会接受任何地方处于其监控视野之外。

不知道当你听到这句话,作何感想?

这是美国记者巴顿·格尔曼在《美国黑镜》一书中最让人绝望的一句话。

你以为他说的只是普通人吗?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斯诺登与奥巴马

01 丑闻曝光

从“棱镜”计划,“怒角”计划,再到“电幕行动”,“星风”计划。

这些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的行动代名词背后,是美国情报部门长期、毫无底线的对世界各国政要、企业及个人进行无差别窃听活动,甚至连美国公民也未能幸免。

为什么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窃听帝国”? 这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利益?

美国利用海底电缆窃听情报,早在美苏冷战时期就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1960年,为了获得莫斯科远东军事基地的情报信息,美国中情局(CIA)和国安局(NSA),联合执行了一项代号为“常春藤之铃”的秘密行动。

美国出动了“大比目鱼”号核潜艇在鄂霍次克海底的苏联通信电缆上安装窃听器,并连接录音磁带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窃听。

在搞到了苏联核导弹详细的部署计划、性能、核潜艇技术等大量的关键情报之后,让美国在裁军谈判会议中获得了主动权,左右了冷战的格局。

正如前美国中情局分析师雷蒙德・麦戈尔说的那样,“美国所谓盟友实际上只是美国的附庸,在霸权和利益面前,道德、信义、承诺皆可抛之脑后。”

欧洲盟友尚且如此,何况对手苏联呢?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02 幕后黑手

美国把窃听不止是用在政治上,在商业竞争中,利用窃听技术大搞不正当竞争来捞钱的事也没又少干。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这种情报机构,还会“降维打击”在商战中充当间谍。

利用窃听、拦截电话传真等手段,获取欧洲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谋取暴利。

比如在竞标的过程中,用这种手段搞到了对方的底价,然后在用非常微弱而且精准的竞标价格拿到订单。

1994年,美国国安局(NAS)就对法国空客公司下了狠手,抢了一笔价值60亿美元的大订单。

沙特航空公司准备采购法国空客的商用客机,这让美国波音公司异常眼红。

在商用客机领域,空客和波音是多年的宿敌。

美国国安局在窃听行业精心布局多年,顺便就窃听了沙特政府与沙特航空公司之间的传真和电话。

搞到了非常关键的竞标信息,然后转手就送给了美国波音公司,毫无悬念的拿下了订单。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网络攻击

在窃听情报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常用手段就是“网络攻击”,为此美国国安局培养了一只超一流的黑客组织“方程式”。

他们曾经开发了一个叫做“电幕行动”的顶级后门,对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达10几年的网络攻击,涉及的行业涵盖了科研、经济和军事等领域。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在情报战方面,除了情报机构之外,美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这些公司所掌握的交换器、电缆和网络设备,每天全球都有海量的网络数据经过,这些公司会配合美国情报部门,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和破解。

各种应用商店的APP,在美国国安局眼里就是“数据金矿”。

曾经有一个“怒角计划”,就是利用手机用户下载APP时,向手机里植入间谍软件。

其丧心病狂之处就在于,除了推特脸书、YouTube、谷歌这些常用软件之外,连“愤怒的小鸟”这种手游他们都不放过。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手机app

03 绅士和恶棍

美国搞窃听这件事情那真的叫一个历史悠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已经开始积累行业经验了。

1917年4月,此时距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已经过去3周,首个专门负责电报密码破解的部门“密码局”成立。

1919年,密码局改名“黑室”,它就是今天美国国家安全局(NAS)的前身。

一开始主要任务就是破译外交密电。

此时西方列强在海上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又极其高昂,让各国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为了暂时的和平。

1921年11月,美、英、法、意、日五国在坐下来谈判,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

美国为了在谈判中获得主动权,“黑室”就对所有的谈判代表,尤其是对日本进行了外交密电破译。

因为自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美国和日本已经互为假想敌。

为了限制日本海军的持续壮大,在搞清楚了对方的底牌之后,美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内部的经济动荡让美国自顾不暇。

当时的国务卿亨利·史汀生以“绅士从不拆阅他人信件”作为理由,叫停了“黑室”的破译工作。

那以前干的都算什么呢?美国的神奇之处是可以在“绅士”和“恶棍”之间无缝衔接。

一旦战事再起,美国又会重操旧业。

二战期间,瑞典被德国占领,1940年瑞典密码学家鲍里斯·哈格林逃往美国。

在他的好友,同为密码学家的威廉·弗里德曼的帮助下,与美国军方达成协议,研制了大约14万件M-209机械加密机。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鲍里斯·哈格林

二战结束后,得到美国军方的支持,鲍里斯·哈格林回到欧洲创业,创办了“克里普托AG”公司。

1951年,美苏冷战期间,为了严密监视欧洲的情报,他和美国达成交易,在公司的产品中安装了“后门”。

哪个国家只要采购了他家的产品,那么在美国情报机构面前就像没穿衣服一样。

1967年,美国国安局甚至帮助”克里普托AG”公司设计了第一代电子加密产品,让其在欧洲市场获得了空前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控制这家公司,1970年,美国与西德的情报机构共同出资将其收购,以便于对全球120多个国家开展了窃听行动。

这些国家并非全部是美国的敌人,大部分都是其盟友,比如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和军政府掌权的拉丁美洲国家。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

埃及总统萨达特为缓解国内的经济困境,准备与以色列和谈来减轻军费开支,这让其他阿拉伯国家非常不满,苏联也积极抵制。

窃听再一次帮了美国的大忙。

5年后,1978年9月,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埃及、以色列在美国马里兰州戴维营举行最高级别的会议。

在谈判期间,美国发挥主场优势,国安局使用“克里普托AG”公司生产的设备对埃及总统萨达特的通信内容进行了窃听。

美国最终推动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埃以和约》,与苏联争夺对中东的主导权。

1982年的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利用阿根廷对“克里普托AG”公司设备的依赖,将截获的军事情报传递给英国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克里普托AG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德与西德合并,1991年苏联解体欧盟成立。

德国情报机构担心之前和美国一起窃听盟友的事情曝光,就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将股份卖给了美国。

可以说,多年来美国从窃听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不光彩,美国与也乐此不疲。

因为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更看重结果。

04 合法犯罪

美国是怎么把窃听变的稀疏平常的呢? 天空飘来四个字,“法律保护”。

窃听这种事情屡禁不止,而且确实“真香”,在美国政界窃听是公开的秘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1978年,在白宫的总统办公室的台灯里发现了微型麦克风。

后来经过调查,竟然是二战前后美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安装的。

因为他的发言经常被媒体滥用,为了正本清源,罗斯福也懒得解释,窃听设备可以保留关键证据。

此后对在白宫内发生的谈话进行录音,就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奉行的潜规则,杜鲁门、艾森豪威尔都延续了这种做法。

“窃听”这种最没有“人权”的事情,为什么能在美国受到法律的保护呢?

还要说到1972年著名的“水门事件”。

这件事情之后,性质就完全变了,既然窃听屡禁不止,那么就干脆合法化,这就是美国的逻辑。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水门事件

1972年,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即将面临连任选举,为了获得对手民主党的竞选策略情报。

以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偷偷潜入位于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企图听过窃听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麦科德当时的职务竟然还是尼克松政府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

在美国“安全”这个概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所谓“安全”意味着所有假想敌都在监控范围内,局势尽在掌握。

美国的所谓“安全”就是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全。

麦科德一伙人正准备安装窃听器的时候,不幸被安保人员发现,当成小偷当场给逮捕了。

随着警方的调查深入,其中有竟然有4人是前中央情报局的雇员,这当年估计是靠走后门进的局子,业务水平完全不及格啊。

压力就给到了总统尼克松这边,不过他的地位很稳,在任期间政绩卓越,结束了越南战争,恢复了中美关系,美国也走出了经济危机

“水门事件”并没有影响尼克松连任,最终大选结果是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顺利连任。

但不久之后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原来“水门事件”另有隐情,显然有人要搞尼克松。

詹姆斯·麦克德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供出了尼克松的法律顾问约翰·迪恩, 无奈只能弃车保帅,让迪恩当替罪羊。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约翰·迪恩

但是在得知要蹲40年监狱的时候,迪恩瞬间迷途知返,选择大义灭亲,还花了整整3个小时向检察官坦白从宽。

专门负责“水门事件”的调查委员会得知,原来从1971年初开始,尼克松就下令在白宫办公室里安装窃听系统,记录自己与手下的通话、聊天内容。

这也不是啥新鲜事,可是调查委员会显然和尼克松过不去,要求他交出相关录音资料,被尼克松果断给拒绝了,理由是政府的行政特权。

但是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个录音里面一定有非常劲爆的内容。

调查委员会不依不饶把事情闹到了最高法院,结果大多数法官都认为总统的行政权力必需受到法律的约束,要求交出录音没毛病啊。

这就彻让尼克松破防了,直接免了调查委员会老大考克斯的职务,还动用中情局出来干预,这样一来性质就变了。

民主党抓住这个关键的机会给与致命一击,不但在《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曝光了这件事情,还同时让各大电视台暂停节目,全部几刷刷的转播这个事情。

“总统专权”、政府腐败等话题迅速发酵,引起了公众抗议,一时间舆论被推向了高潮。

接着众议院决定弹劾尼克松,民主党几乎控制了所有美国媒体,在这一点上共和党很吃亏。

为了避免身败名裂,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尼克松

当天副总统福特就任总统,并且在9月8日赦免了前总统尼克松一切罪责。

“水门事件”引发的政治风波,最终以尼克松下台收场。

可是美国政府的窃听行为变了一个公共事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公民隐私被政府侵犯成了更严重的话题。

为了重建信任,国会专门出台了《总统纪录法》,规定总统录音归民众所有,应依法公开,私自销毁属于犯罪。

同时,为了平衡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防止行政部门滥用权力、任意窃听,国会还通过了《涉外情报监视法》要求政府必须取得法院的许可令才能进行电子窃听。

换句话说,美国的情报部门只要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作为幌子,提交申请,获得许可之后,就可以“依法窃听”。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美国窃听

这就是美国立法的神奇之处,永远是美国利益优先。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这一国将退休年龄提高至70岁!更多国家或将逐步跟进 - 天天要闻

这一国将退休年龄提高至70岁!更多国家或将逐步跟进

据新华社5月23日报道,丹麦议会22日通过法案,到2040年将退休年龄上调至70岁,比当前水平延迟3年退休。2006年以来,丹麦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基础,每五年调整一次法定退休年龄。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丹麦人平均寿命为81.7岁。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今日在蓉开幕,吸引3000余家企业参展 - 天天要闻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今日在蓉开幕,吸引3000余家企业参展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西部的发展潜力、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5月25日,以“深化改革增动能 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在成都拉开帷幕。▲西博会开幕式现场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西博会首次设置双主宾国、双主宾省,邀...
加沙民众:生活让人精疲力竭 死亡反而会更加体面 - 天天要闻

加沙民众:生活让人精疲力竭 死亡反而会更加体面

在以军的封锁和轰炸下,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缺乏基本生活物资,当地已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在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一位巴勒斯坦母亲悲哀地表示,困苦的生活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死亡反而会更加体面。流离失所者 梅尔瓦特·希贾兹:我们现在精疲力竭,我们太累了,死亡会更加体面。生活已经成了一场悲剧,死去反而会更...
不观光的“游客”、不走心的“恋人”……可能都是间谍! - 天天要闻

不观光的“游客”、不走心的“恋人”……可能都是间谍!

“国家安全部”公众号5月25日发布文章《揭露间谍的N副面孔》,其中提到,国家安全无小事,境外间谍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利用各种身份伪装和话术陷阱,精心编织骗局,从事各类危害我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间谍的“N副面孔”
女子在土耳其旅游时离奇病逝,回国验尸才发现心脏不见了 - 天天要闻

女子在土耳其旅游时离奇病逝,回国验尸才发现心脏不见了

日前,英国28岁女子贝丝·马丁和家人前往土耳其旅游。不料落地不久就因身体不适入院,随后不幸病逝。离奇的是,贝丝的死因仍未查明,遗体运回英国后,尸检结果显示她的心脏竟不翼而飞。贝丝和丈夫卢克贝丝的丈夫卢克表示,在妻子住院期间,他被禁止探望,医
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暨市委港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天天要闻

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暨市委港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5月24日,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暨市委港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研究当前全市外事港澳工作,深挖资源潜力、深化交流交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从捡垃圾到选总统:他要带菲律宾学新加坡 - 天天要闻

​从捡垃圾到选总统:他要带菲律宾学新加坡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2025年,菲律宾的政坛那叫一个热度持续啊。谁能料到,在马尼拉那个最乱的贫民区里长大的伊斯科·莫雷诺现在竟然成了总统的热门人选?
朝鲜公布驱逐舰下水事故调查最新进展 又拘留3名责任人 - 天天要闻

朝鲜公布驱逐舰下水事故调查最新进展 又拘留3名责任人

朝鲜驱逐舰5月21日下水时发生“重大事故”。当地时间24日,事故调查组向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汇报了更多调查工作内容。调查显示,截至24日没有发现船只的其他损坏情况,修复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司法机关根据事故调查组查证的资料,为进行法律调查拘留了对事故负有责任的清津造船厂总工程师姜正哲、船体总装车间主任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