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国与印度之间谈崩了,很快就要到7月9日了,特朗普政府一边说要对没有达成协议的170多个国家发信函,告诉他们即将要承受多少关税。
另一边又说有很多国家与美国“接近达成协议”了,而这其中就包括印度。
但在7月4日那天,印度宣布要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而且还站在了金砖峰会上,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印度和美国就是谈崩了。
印度不满美国
美国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业市场,大豆、玉米、乳制品全部在列,还要放开转基因作物的进口审批,印方立场很明确,不能碰农业。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市场准入问题,而是7亿印度农民的饭碗,是莫迪政府最不能触碰的选票根基。
三年前的农民抗议事件,仍然是莫迪内阁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场抗议几乎让整个北方邦陷入瘫痪,最后不得不撤回改革法案,才换来局势平静。
这一次,谁都清楚,一旦再次让步,政治后果不堪设想,但美国可不管你那么多,美国的农业出口商已经等了太久,他们要市场,要关税减免,要规则透明。
美国也在国内面临选战压力,需要一个“贸易胜利”,于是,谈判桌上,美国不断加码,甚至提出将环境标准、劳工法规纳入协议框架。
印度直接拒绝,莫迪认为这不是贸易谈判,而是政治勒索。
而工业关税问题,更是谈不拢的死结,印度希望美国取消对其钢铁和铝制品的高额关税,这些关税每年让印度制造业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可美国反过来要求印度先削减对美汽车和酒精饮料长达150%的进口税,印度自然不肯让。莫迪政府把“制造印度”当作核心国策,这两年大力扶持本土工业,尤其是钢铁、汽车这类支柱产业。
美国开口要减税,印度就得放弃市场保护,等于亲手把自家工业拱手交出。谁都知道,这种买卖,政客签不了,选民也不会答应。
美印谈崩,其实早有预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彻底。
莫迪想要依靠“金砖”
7月6日,巴西金砖峰会如期举行,莫迪准时出现在会场,脸上没有太多表情。那是他此行的第四站,前面已经绕了一圈非洲和拉美,比如加纳、特立尼达、阿根廷、纳米比亚。
一圈走下来,媒体说他在搞“外交孤注一掷”,可莫迪不在乎,他要的不是过程,是结果。
莫迪曾公开表示,金砖国家是一个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建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秩序”。
他希望印度将借此行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友谊纽带,深化在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的合作。
不过这能否让美国感到有压力,还需要持续关注情况。
从莫迪的举动来看,现在印度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印度政府也不是一般的焦虑。
从7月9日开始,美国的关税刀子就要落下,印度出口商最先感受到寒意,孟买港口的纺织品订单已经出现退单,海产品出口商也在紧急寻找替代市场。
印度出口协会估算,今年下半年出口额可能缩水12%以上。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印度就业的主力。莫迪政府最担心的,其实不是美国的关税,而是国内的社会稳定。
如果大批工厂关停、农民收入减少、失业人口激增,那么再多的外交胜利,也难以掩盖经济的真空。
这一次谈崩,其实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印度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定位,越来越尴尬了。
莫迪政府压力大
美国要的是一个“顺从的市场”,印度偏偏要当一个“独立的玩家”。可问题是,印度并没有中国那样的产业链支撑,也没有沙特那样的能源筹码,更没有俄罗斯那样的博弈空间。
唯一能倚仗的,是人口红利和战略位置,但这些,在关税面前,并不值钱。更何况,印度的战略回旋余地,比外界想象的要小得多。
“战略自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外交孤立的现实却逼得莫迪不得不四处出访。
印度已经正式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指控美国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在制订一份针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性关税清单,预计将在7月底公布。
可这是不容易能做到的,世贸组织早已丧失仲裁权威,美国更是动辄拒绝执行裁决。印度提起申诉,更像是在告诉国内选民:“我们不是认输”的姿态。
莫迪能否如愿,就能看他的本事了。
信息来源:
试图打破谈判僵局,美预告将确定多国关税税率 北晚在线 2025-07-05 08:09
金砖峰会在即,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观察者网 2025-07-03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