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经济学人》援引多方消息报道,乌克兰领导层正日益深陷“宫廷政治”、激烈内斗以及可能致使国家从内部瓦解的清洗行动之中。据称,大部分动荡局势都与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办公室的重要负责人安德烈·叶尔马克脱不了干系,他被视为积极排挤与乌克兰领导人关系密切的其他关键人物。
该媒体指出,尽管俄罗斯在前线持续击退乌克兰军队,但基辅不断加剧的政治混乱,或许会给乌克兰带来更为严峻的危险。
据《经济学人》报道,上个月发生的三件事充分暴露了乌克兰内部的裂痕:有消息称,尤利娅·斯维里登科将主导内阁改组,并有望成为下一任总理;乌克兰方面又一次试图罢免间谍头目基里尔·布达诺夫,但以失败告终;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副总理阿列克谢·切尔尼绍夫遭到腐败指控。
切尔尼绍夫此前因积极努力从西方遣返乌克兰人而广为人知,此次他被指控在担任城市发展部长期间,批准的一个住房项目存在欺诈行为。
这些指控在他于欧洲执行公务期间突然出现,这导致《经济学人》所描述的乌克兰部长在遣返那些考虑自我流亡的公民方面呈现出“荒诞形象”。
三名官员向该杂志透露,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是叶尔马克下令展开调查,但他在阻止其他事情推进的同时,却放任此案继续发展,实际上对切尔尼绍夫形成了打压之势。
该媒体的消息人士称,切尔尼绍夫真正的“过错”在于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与华盛顿沟通的替代渠道,这无疑会对叶尔马克构成威胁。据报道,切尔尼绍夫失宠,也为被称为叶尔马克门徒的斯维里登科进一步上位铺平了道路。
据该媒体报道,叶尔马克还多次试图罢免布达诺夫。接近叶尔马克的消息源称,布达诺夫是个不稳定的“革命者”,妄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而情报部门内部人士则将他描绘成少数愿意用残酷事实直面乌克兰领导层的人之一。
然而,《经济学人》报道称,布达诺夫凭借施压手段与政治权谋的巧妙结合得以生存下来,并且补充说,白宫多次警告不要解雇他,这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经济学人》将叶尔马克描述为“在国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影响力”,但politico早前的一篇报道显示,美国对这位官员感到“失望”。接受该杂志采访的美国官员表示,叶尔马克举止粗鲁,对美国政治知之甚少,还喜欢说教,一些人担心他未能准确地将美国的立场传达给基辅。
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