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表面光光的成功企业家,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过往。
这句话用来形容石二群,简直是量身定制。
这位河南的亿万富豪,明面上为家乡铺路修桥,资助贫困学子,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大善人"。
然而谁能料到,他竟是潜逃十六年的银行劫匪?
凭借抢劫得来的不义之财发家,更同时维系着四个家庭,养育了十二个子女。
这个表里不一的商界大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一、惊爆落网时刻
2015年10月21日,石二群像往常一样,从他那栋价值千万的别墅中走出,准备前往公司开会。
他身着剪裁得体的西装,皮鞋打理得一尘不染,腕间佩戴的奢华腕表闪烁着光芒。
当他走到小区门口时,四名男子却突然围了上来。
其中一人亮出警官证的那一刻,石二群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便衣警察迅速将他控制,押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小区保安甚至没来得及反应发生了什么。
在警车上,石二群出奇地平静。他看着窗外熟悉的城市景观,知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警方早已掌握充分证据,这个以企业家身份隐藏了十六年的银行劫匪,终于要面对他早该面对的审判。
二、家庭伦理混乱闹剧
随着石二群的落网,他背后混乱的家庭关系更是震惊了所有人。
这个表面光鲜的成功商人,竟然同时维系着四个家庭,育有十二个子女。
警方调查发现,石二群的第一任妻子是他年轻时在老家娶的,为他生了三个孩子。
随着财富积累,他在不同城市又先后与三位女性建立了事实婚姻关系,每个"家庭"都生育了两到三个孩子。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四个家庭彼此之间竟然毫不知情。
石二群编造了各种出差、开会、出国考察的借口,在几个家庭间周旋。直到案发,这些女人才知道自己只是"四分之一"的妻子。
这种畸形的生活状态持续了十多年,石二群不仅要在商场上运筹帷幄,还要在四个家庭间疲于奔命。
他随身携带着四部手机,分别对应不同的"家庭",通讯录里的称呼也各不相同。
三、犯罪恶行全揭秘
而石二群的犯罪之路始于贫困与屈辱。
1970年,他出生在河南一个贫苦农家,15岁的他就跟着几个农村青年一起外出打工。
可他却因年纪小,在建筑工地上屡遭欺辱,工钱常被克扣。
1998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石二群再次讨薪无果,反被工头带着几个打手围殴。
那晚,他蜷缩在工棚的角落,嘴角流血,浑身疼痛。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决定用极端手段改变命运。
1999年夏天,石二群联系了四个同样落魄的老乡,开始谋划一场抢劫。
他们选择了郑州合作银行作为目标,因为这家银行位置相对偏僻,安保措施较为松懈。
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们多次踩点,摸清了银行的作息规律、安保人员的换班时间,甚至计算好了最佳逃跑路线。
12月5日傍晚,银行即将结束营业时,石二群一伙人冲了进去。他们手持猎枪和炸药,迅速控制了场面。
一名保安试图反抗,被当场开枪击伤。
他们很快就抢走了208万元现金,然后按照事先规划的路线迅速逃窜。
整个行动干净利落,显示出精心的策划。
石二群分得了八十多万元赃款,这笔钱成为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案发后,他立即逃离郑州,隐姓埋名开始了逃亡生涯。而其他几名同伙则陆续落网,有人被判死刑,有人被判无期。
只有石二群,靠着这笔沾满鲜血的启动资金,摇身一变成为了"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四、非法财富积累之路
带着抢来的八十多万元,石二群先是逃到边境躲藏了一年多。
风声稍缓后,他回到河南,但不敢回老家,而是在驻马店市开始了新生活。
他先是用赃款做起了小商品批发生意,后来又涉足建材行业。
200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石二群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成立了房地产公司,用各种手段拿地、贷款,公司规模迅速扩大。
而石二群的财富积累过程中充满了灰色手段。
他通过行贿获取低价土地,利用关系获得银行贷款,甚至雇佣社会闲散人员强拆民房。
这些年来,他的公司开发了十几个楼盘,每个项目都能带来数千万的利润。
被捕时,警方搜查发现他的总资产高达4亿元,包括多处豪宅、名车和大量现金。
值得一提的是,石二群在经营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头脑。
他善于把握政策风向,总能提前布局有利可图的领域。
在房地产之外,他还投资了酒店、商场、甚至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五、伪善面具下的挣扎
随着财富增长,石二群开始刻意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
他捐款修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每逢年节都会去敬老院慰问。
当地媒体多次报道他的"善举",使他逐渐获得了"慈善企业家"的美誉。
但这些光鲜表象下,是石二群日益加剧的内心恐惧。
他很少接受电视台采访,回避一切可能留下影像记录的场合。
公司的大型活动他总是站在后排,合影时也尽量躲在边缘。
每当警笛声响起,他都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石二群变得越来越迷信。每个重大商业决策前,他都要烧香拜佛,求签问卦。
直到2015年,当警方终于找上门时,石二群反而感到一丝解脱。
十六年的双重生活,四个家庭的沉重负担,时刻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可以结束了。
在审讯室里,他平静地交代了所有罪行,包括当年抢劫案的每个细节,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六、争议与思考
石二群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有人惊叹于他从劫匪到富豪的戏剧性转变,有人谴责他用赃款建立商业帝国的无耻行径,也有人对他复杂的家庭关系津津乐道。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石二群捐款的学校确实帮助了不少贫困孩子,他资助的大学生中有人已经成为了社会栋梁。这些善举是否能够部分抵消他的罪过?
法律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案,但在道德层面,这个问题引发了更多争论。
结语
石二群的人生轨迹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某些畸形现象。
一个曾经被欺辱的农民工,通过犯罪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凭借聪明才智积累巨额财富,最终又因罪行暴露而身败名裂。
最终,法院判处石二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石二群那四个破碎的家庭和十二个无辜的孩子,则成为了这场人生悲剧中最令人痛心的注脚。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郑州特大银行劫案开审:劫匪潜逃16年,被抓时已是亿万富翁
中国青年网:劫犯潜伏16年被抓时成亿万富豪 被指有4个老婆
新京报网:从银行劫匪到地产大亨 石二群的多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