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4岁的非洲黑人小伙苏玛来到中国留学。他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期间,爱上了同在清华读硕士的北京姑娘王丽红。虽然王丽红起初对苏玛爱搭不理,但苏玛却用花言巧语“骗”到了王丽红。两人恋爱后,王丽红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苏玛。
王丽红和苏玛结婚照
并在婚后,从北京搬到了非洲国家乌干达生活。婚后,王丽红先后为苏玛生育了4个混血宝宝。2010年,在苏玛的支持下,王丽红又在乌干达办起了汉语学校。近些年来,王丽红经常在各大官媒报道里出现,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不过说到底,这场跨国婚姻对于这个非洲小伙苏玛来说还是赚大了,那么苏玛到底有何本事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苏玛的中国缘。
1966年10月,苏玛出生于非洲东部国家乌干达。这里贫穷落后,国民受教育情况普遍较差。苏玛虽然也出生在农村,但他的父亲在村子里是个酋长,掌管着很多土地。因为乌干达男性地位高,父亲有十几个妻子,孩子就有几十个。不过苏玛是父亲的长子,自幼也被父亲寄予厚望。
苏玛全家福
苏玛从小学习认真,1985年,19岁的苏玛考上了乌干达最好的大学麦克雷雷大学。在大学里,苏玛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也了解了非洲发展的落后。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苏玛一直渴望能够学些什么,改变乌干达落后的困境。
1989年,大学即将毕业的苏玛被老师推荐到中国留学,得知这个机会后,苏玛非常开心。因为在上大二那一年,他就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
大学毕业后,作为高材生的苏玛没有和同学一样进入乌干达政府工作,反而开始到汉语培训班学习汉语。
一年后,也就是1990年夏天,苏玛乘坐飞机从乌干达来到了北京。当时他拿到了清华大学全额奖学金,将要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
苏玛在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大学后,他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里唯一的非洲学生。即便如此,热情好客的中国人还是把苏玛当朋友,同学们和苏玛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这就让苏玛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环境,并且他的中文水平进步也很快。
清华大学的校园非常大,所以同学们几乎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课。当时苏玛也给自己整了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平时这个非洲留学生就骑着这辆自行车在校园里穿行,这也成为了当时清华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当时清华很多同学都认识苏玛。
1990年12月的一天,苏玛骑着自行车从校园里进去时,迎面走来了一个长相漂亮,留着剪发头的中国女生。苏玛不自觉地多看了几眼,就是这一面,让苏玛对这个中国女生一见钟情,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她就是今天的女主人公王丽红。
小时候的王丽红
王丽红比苏玛小两岁,她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父母都在北京有体面的工作。她和姐姐两个人自小在宽松富足的环境中长大。
姐妹俩学习也非常好,两人都从北京四中毕业,姐姐大学去了日本留学。王丽红自己则考到了清华大学。
1990年,王丽红大学毕业,并顺利保研,又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
王丽红
接回上一段,苏玛在看到王丽红后,立马停了下来,他推着自行车来到王丽红的身边。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对王丽红说道:“同学,可以给我你的手机号码吗?”。
热情大方的王丽红倒也没拒绝,就将电话号码给了苏玛。
此后,苏玛经常给王丽红打电话,还时不时地让王丽红去看他踢足球,和他一起参加同学的聚会。
王丽红的各种表现受到了同学们的非议,大家都觉得王丽红太开放了,不应该和一个非洲男生走那么近。
但当时的王丽红却觉得,反正自己不可能喜欢一个非洲人,自己只是为了多交个朋友,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王丽红和苏玛约会
但时间久了,王丽红发现苏玛非常幽默。总能在各种场合逗笑她,并且苏玛也很浪漫,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拿出一朵玫瑰花。
2015年时,苏玛曾在一部名为《中国人在非洲》的纪录片里接受采访,他这样描述和王丽红的爱情,他说:“我请她去看我踢足球,见我一些清华大学朋友,这样慢慢以后,就发生了关系了”。
苏玛接受采访
苏玛刚说完,可把王丽红吓坏了,她还说苏玛中文太差了,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说是发生感情了。
不过,我们也不知道是先发生关系还是怎么了,总之在不断地相处过程中,王丽红还真就爱上了她自己都觉得不会爱上的非洲黑人小伙苏玛。
所以感情往往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她是油然而生的。
恋爱以后,这对不同肤色的情侣在清华大学的各个角落里约会,受到了不少同学的非议。在当时,两人的恋情传的是沸沸扬扬。
王丽红和苏玛在清华校园里
不久后,也便传到了王丽红父母的耳朵里。虽然父母的思想一直开放,不干涉女儿的私人生活。但得知女儿找了个非洲男朋友时,父母还是不太愿意。
当时正好在在放寒假,母亲为了让王丽红和苏玛分手,竟然直接带着王丽红到了日本。
当时,王丽红的姐姐已经在日本参加工作,并且嫁给了一个日本男人,全家都定居日本了。
住到姐姐家里后,王丽红仍然不忘和苏玛联系,尽管手机被母亲收没了。那她就到街头的公共电话厅给苏玛打电话,当苏玛得知王丽红已经在日本时,他又从北京追到了日本。
看到这个黑人小伙如此痴情,母亲也不好再说啥了。
王丽红和苏玛恋爱
1993年,王丽红和苏玛一起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毕业后的第二天,两个人就进入北京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
而领证后不久,王丽红就怀孕了。考虑到妻子怀孕不便,没法第一时间回到非洲,苏玛也决心留下来,他又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一边赚钱养家一边照顾妻子。
次年,王丽红生下了一个混血女儿,尽管中国人基因强大,但这个混血女儿的皮肤还是很黑。说到底都是自己的后代,王丽红的父母也非常疼爱孙女,两人当时已经退休,在家里全身心地照顾着混血孙女。
1996年夏天,苏玛接到父亲的消息,当时父亲在乌干达政府给儿子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资,希望儿子能够尽快回去工作。
之后,苏玛便张罗着回到非洲的事情,知道女儿要走,王丽红的父母也十分不舍,但自从同意女儿嫁人后,老两口也知道女儿迟早要到非洲去。只不过对于这两位老人而言,此后他们的生活就只有孤单二字了,毕竟两个女儿都去了国外。
王丽红夫妻和女儿以及母亲
1996年9月1日,这天苏玛和王丽红带着他们的混血女儿乘坐飞机来到了乌干达。这是王丽红第一次来到非洲,尽管已经听苏玛描述了很多遍非洲,但来到这片土地上以后,她才真正体验到了非洲的各种落后。
当天一下飞机后,王丽红就见到了一大堆人,这些人非常热情,跳着舞唱着歌迎接王丽红。经苏玛提醒,王丽红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都是苏玛的弟弟妹妹。
紧接着,王丽红又跟着苏玛回到了苏玛的农村老家。
王丽红和婆婆们
刚一进门,就有十几个女人把王丽红围住了。接着苏玛给王丽红一一介绍,每一个人王丽红都得叫妈妈。十几遍妈妈叫下来,王丽红自己也搞懵了,她到最后都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苏玛的亲生母亲。
最后,苏玛带着王丽红见了自己的父亲,王丽红很热情还想上前和父亲握手,但却被苏玛拦住了。因为在这个家里,父亲高高在上,王丽红作为一个小辈,不应该靠近他。
由于苏玛全家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女性们必须围头巾。王丽红也不例外,那些天,只要是出门,她就必须围着头巾,这可把她愁坏了。
王丽红蒙着头巾
不过这种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苏玛到政府工作以后,他在市里买了房子,家里平时便只有他们一家三口。一些繁琐的规矩也便不用再理会了,但当时王丽红还必须亲自下厨做饭,因为非洲当地的伙食她是一点都吃不习惯。
而从小娇生惯养的王丽红提起做饭来,她还想不到自己会做什么中国菜。所以每次做饭时,她都要和母亲打电话,询问做菜的步骤。大概在非洲待了大半年,王丽红才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王丽红做饭
之后,王丽红又先后为苏玛生育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了三个孩子后,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幸福。但非洲人强调多子多福,苏玛仍然还想再要孩子。
2008年,已经40岁的王丽红再度怀孕,这年11月份,她为苏玛生下了第四个孩子,苏玛给她取名法黑帝。对于这个小儿子,苏玛和王丽红都很疼爱他。
但不幸的是,法黑帝在1岁的时候感染了疟疾,后不治夭折。
法黑帝
法黑帝的去世对于王丽红的打击非常大,其实儿子也就是感染了一个普通的疟疾,但却因为在非洲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国家,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才染病去世。那个时候,她又无比怀念北京先进的医疗条件。
看到妻子整日活在悲伤之中,苏玛也十分痛心,他觉得妻子必须有事做,才能忘记痛苦。
2010年,在政府工作的苏玛得知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郊区有一所学校出售,他便和王丽红商量,将这所学校买下来,由王丽红经营,教孩子们学习汉语,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到中国留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2010年夏天,王丽红接手了这所学校,并将学校改名为鲁扬子中学。刚刚接手学校时,这所学校里的管理混乱,学生们总是半夜翻墙出去。
王丽红随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解散了管理层,更换了绝大多数老师,又将不听话的学生全部开除。除此之外,她还在鲁扬子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使其成为了乌干达唯一一所拥有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中学。
王丽红和学生在一起
王丽红的办学目的是希望能把学校教学作为一个宣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平台,让更多的乌干达人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所以这所学校是公益性的办学,王丽红在办学后,一分钱都赚不到,甚至为了能改善学生们的伙食。她还经常自掏腰包,遇到学校过节的时候,她甚至将自家养得牛杀了让学生们吃肉。
2019年4月18日,鲁扬子中学校长王丽红接受了央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当时王丽红透露,学校已经有几百名学生,她本人也受到了乌干达教育部长的肯定。除此之外,她的两个孩子也都在这所中学上学。
王丽红 和丈夫接受采访
而为了筹集更多的办学资金,这些年王丽红也四处奔走。一些热心的中国商人加入进来,在王丽红的介绍下,这些商人们开始资助贫困的非洲学生上学。
2019年夏天,鲁扬子中学更名为鲁扬子理工学院,学校转向职业技能培训,独创“汉语+技能 培训”教育培养模式,获得乌干达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认证, 可提供汉语教育、信息通信技术、服装设计、 餐饮与酒店管理等科目的大专文凭。
除此之外,鲁扬子理工学院还和乌干达孔子学院合作,为乌干达培养了大量的汉语老师,为汉语在乌干达的普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3年7月8日,鲁扬子理工学院院长王丽红和丈夫苏玛一同接受了乌干达义乌商会为学校捐赠的价值一万美元的教育物资。
当天出席活动的王丽红身着一身黑色衣服,丈夫苏玛则穿着白色T恤,面对捐赠,两人喜笑颜开。其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中国商人的帮助,他们的学校才能如愿办下去。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和深入贯彻,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好。让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学习汉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王丽红和苏玛这样的跨国夫妻也为这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不少支持。
从1993年结婚到如今的2024年,这对起初都不被人们看好中非跨国婚姻已经携手走过了31年,他们育有4个孩子,其中3个孩子都已经健康长大,老大和老二据说已经到美国留学了。老三则还在鲁扬子理工学院读高中。
王丽红和自己的母亲
1996年出国时,王丽红才28岁,如今她也56岁了,这几年她也格外想家,毕竟家中的老父亲和老母亲都80多岁了,二老尽管有退休金,身体还好,但缺少了子女的陪伴,二老生活得并不快乐,对于王丽红来说,选择了爱情,她注定要成为一个“不孝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