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颐和园霁清轩

2025年07月11日08:00:16 历史 3613
沈从文与颐和园霁清轩 - 天天要闻 沈从文与颐和园霁清轩 - 天天要闻 沈从文与颐和园霁清轩 - 天天要闻

◎谢其章

小学时代的颐和园春游,可说是一件欢呼雀跃的大事,母亲会破例给一毛钱零花,一个义利圆面包,煮两只鸡蛋,这些吃食平日里难得一吃。六十年来游颐和园十数次,顶数去年四月的那次狼狈之极。那天去颐和园出于一个难与人言的心事,不料游人之多,仿佛十四亿人有一半在游园。陷入人山人海,奋力跋涉,无心顾及湖光山色,一路不停说着,对不起,让一让。一小时后从北宫门逃出。

《古意双溪大雪》

从清静中归还自然,生命亦得复苏

一年后,我偶然从一本书里知道沈从文1947、1948年,两度于颐和园霁清轩避暑,而且写有《霁清轩杂记》,这让我来了情绪。我知道沈从文很早,可是读沈从文很晚。我的读沈,不是从他的名作《边城》入门的,而是少为人知的《古意双溪大雪》令我心驰神往。曾经一遍又一遍地使用书帖笔抄录:

七〇年春,下放咸宁之双溪。独住于长冈高处松林丛里一空空学校课堂中。三月雨雪载途,泥泞中拖拖沓沓,至区里大厨房就食,或取回至住处,用小煤油炉加温,就微明窗口食之。于极端孤寂中,一成习惯,反若从清静中归还自然,生命亦得复苏,亦奇遇也。

这一年,沈从文六十八岁。这一年,我在农村不准备回北京探亲,独自一人在知青户过冬,孤寂于我不陌生。

《古意双溪大雪》离《霁清轩杂记》还差着一站呢,这站的站名叫《芷江县的熊公馆》,为什么这么绕呢,我写东西不喜欢直奔主题,总要自己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写甲不写乙。我称这个法子叫“可写性”,多少有点讨巧的意思。沈从文这三篇比较起来,“颐和园”的可写性和受众面远超另外两篇。我一直对居住颐和园的名流有兴趣,登高赏月的诗意令人神往,何况还是大才子沈从文写的呢。

《芷江县的熊公馆》

有事未作,还有些责任待尽

先说几句《芷江县的熊公馆》(1948年载天津《大公报》,后收入《湘西》)于我的必不可少。据说沈从文与熊希龄七拐八拐沾点亲,沈从文写道:“这所现代相府,我曾经勾留过一年半左右,还在那个院子中享受了一个夏天的清寂与芳馥,并且从楼上那两个大书箱中,发现了一大套林译小说,迭更司的《贼史》《冰雪因缘》《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等等,就都是在那个大院中花架边台阶上看完的。”

沈从文此篇文字优美自不在话下,文章的结尾才让我惊喜呢:“北平石驸马大街熊府,和香山慈幼院几个院落中,各处都有秉三先生(熊希龄)手植的树木,二十五年来或经移植,或留原地,一定有许多已长得高大坚实,足当急风猛雨,可以荫蔽数亩。又或不免遭受意外摧残;凋落萎悴,难以自存,诵召伯甘棠之诗,怀恭敬桑梓之义,必有人和我同样感觉;还有事未作,还有些责任待尽。”

我曾写过《熊希龄石驸马故宅小考》,里面有这么一段:

我一介平民,有缘与熊希龄搭连上一点儿关联,也是因为香山慈幼院下辖的昭慧幼儿园。设园二十余年后,我这个不是孤儿的幼童沾了熊希龄的光,得以在石附马熊府后院上了三年幼儿园,后院可是熊希龄的起居之所呀,我会不会隔着四十年的光阴却与熊希龄望着同一块天花板?记得在幼儿园时最不乐意睡午觉,在小床里总是望着高高的天花板遐想。从另外一个意义说,我与熊希龄更近乎了,熊希龄的侄孙女熊秀琴是我的幼儿园老师,我的幼儿园毕业评定署的是她的名字,“其章,性情活泼,讲卫生,懂礼貌,知十以内计算,近来对桌上游戏感兴趣。希望加强纪律性,以期升入小学。”这张橘黄色的毕业单我还保留着呢。

算上幼儿园三年和小学六年,我在石驸马大街熊府受了九年幼小教育,这也是我知道沈从文曾来过石驸马熊府,载欢载欣的缘故。

《霁清轩杂记》

全园子一天中最佳妙处,是清晨和黄昏

起初,我只知道颐和园里张大千住过听鹂馆,溥心畬住过介寿堂,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住过清华轩。跟这三位名流相比,沈从文是小人物,名头虽小,却是免费居住,袁溥张可是重金租住呀,溥心畬一月的租金是二百多洋元,袁大公子甚至于欠租。

沈从文的大公子沈龙朱回忆他家是怎么住到颐和园霁清轩的:“当时这园子归何思源管,他是北平市市长。他不来,把园子交给杨振声,杨先生就请他的朋友和同事一起来。杨振声是山东大学老人,我父亲曾经与杨先生在山东大学同事,是杨振声先生请我们家来的。我们家暑假来过两次,应该是1947、1948年,那时我上初一。杨先生住的是上面那间正房(霁清轩)我们住的是下面这间。”

霁清轩在谐趣园的北面,长年闭门不开,所以知名度非常低,尽管沈从文夸奖称:“就全个霁清轩说,在颐和园中算是最有丘壑一所房子。”“就全院(园)中丘壑设计说,霁清轩或应数颐和园百十所住宅最具有逸格雅趣的一所。”想来,沈从文遍访了园内所有房院,得出如此绝对的赞评,我一介平民,只有嗯嗯的份。谐趣园,倒是游玩过三四回,记得比较清楚的有两回,一回1977年冬,另一回是二十几年前,老家宁波亲戚来北京,老爸陪游颐和园,我当副陪,毫无兴致地逛到谐趣园,年过八旬的老爸倚在廊凳上打盹,我隔着水拍了照片。

霁清轩美不美,于我是不知道的,沈从文《霁清轩杂记》的妙语,我自忖能够领悟。好的文章必得掺一点诙谐,一点奇思,沈从文两者都玩得溜儿:

“很奇怪,有一次和孩子们在长廊前石栏边看人钓取这种圆滑水族时,同时却听另外几个游人,正议论到立法委员运烟土事。两件不同事情同时混入印象中,好像无意中触犯了谁的忌讳,竟使我不能不赶即离开那个地方。”

“颐和园有许多房子,当时的设计,似乎供人看的意义都重于居住。霁清轩是其中之一。”

“全园子一天中最佳妙处,是清晨和黄昏,整个湖山的寂静,似乎只归三五人享受管领……一个人如能离开人,所需要的勇气实比接近人还大得多。”

“内战一延长,近来游客索兴把馍馍窝头也带进了园子。因此一来,开馆子的自然只能把十年前全盛时代当成一种历史向往了。”

在旁观者看来,能够在颐和园避暑度夏,何等求之不得的美事。其实呢,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幼稚,等到年纪渐长,阅历渐多才会体会沈从文彼时苦中作乐的心境。沈从文是南人,或许比北方人耐热耐潮,可是也会抱怨:“初到郊外大园子来,我们住的还是去年那一所房子……初来时,房中竟霉得如一块待加作料的豆腐乳,到处都生了毛。”北京的夏秋,蚊蝇非常之恼人,它们不会因为颐和园是名园沈从文是名人而嘴下留情。沈从文爱好写信,从追求张兆和起,到两人结为夫妻,约三年零九个月,其间沈从文写了多少情书“没有准确的记录,但估计有几百封,大致符合事实”。霁清轩避暑的头几天沈从文就给张兆和写了四封长信(张兆和到了霁清轩之后旋即为了照顾生病的弟媳回了城里),信中还不忘幽蚊子一默:“秘诀到此为止,再传授下去,我的手脚会有三百处被蚊子叮住了。”

霁清轩避暑的时日对于沈从文的两个儿子来讲才算天堂呢,把小哥俩扔在颐和园的广阔天地里,不玩疯了才怪呢,哥哥龙龙,弟弟虎虎,简直了,似猛龙入江,如放虎归山。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 天天要闻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废弃教堂里留声机流淌出《蓝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随乐起舞。舞池中央,一位涂着口红、烫卷发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轻挽领袖的手臂旋转,裙摆划过尘土飞扬的地面,仿佛硝烟中绽放的玫瑰。这一幕,让窑洞外几名裹绑腿的女红军攥紧了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 天天要闻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应该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简单说,这句话阐述了最基本的一个人生道理,所谓的修养、礼仪都是吃饱了饭以后的事。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出自哪里?如果你不清
蔡畅:日本手上的这几张牌,哪一张都不好打 - 天天要闻

蔡畅:日本手上的这几张牌,哪一张都不好打

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远超此前针对汽车等特定行业的征税范围。面对这一“最后通牒”,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天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强硬回应“日本不会轻易妥协”,并誓言继续谈判以捍卫国家利益。此次关税升级直击日本经济命脉——汽车产业占对美出口超30%,丰田已预警2025财年净...
鹈鹕3年6800万提前续约赫伯特-琼斯 合计剩5年合同成重点培养对象 - 天天要闻

鹈鹕3年6800万提前续约赫伯特-琼斯 合计剩5年合同成重点培养对象

北京时间7月11日,根据ESPN名记Shams报道,鹈鹕与前锋赫伯特-琼斯完成提前续约,双方达成一份三年6800万美元的合同,加上他的现有合同,他与鹈鹕还剩5年9700万美元合同,其中2029-30赛季为球员选项。赫伯特-琼斯是2021年的二轮秀球员,他过去4个赛季均是效力鹈鹕。在上赛季赫伯特-琼斯因伤仅出战20分钟,场均32.4分钟能够达...